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朱斌
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引言
初中生处于身体快速发育与运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排球运动因注重团队配合、动作技巧性适中,成为适合初中生的体育项目之一。然而,当前部分初中排球教学仍沿用传统模式:教学内容侧重垫球、传球等单一技能重复训练,缺乏与学生兴趣的结合;在此背景下,优化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策略,构建适配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成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初中体育排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与趣味性
当前初中排球教学内容多围绕基础技能展开,且未根据学生基础差异进行分层设计,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因内容重复感到枯燥。同时,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脱节,过度侧重技能训练,缺乏对排球文化、赛事规则、战术配合等内容的融入,学生仅掌握单一动作,却不理解动作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场景,难以体会排球运动的乐趣与团队价值,进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固化且互动性不足
多数初中排球教学仍采用“讲解-示范-集体练习”的传统方法,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训练,缺乏自主思考与实践探索的空间。教学中互动形式单一,多为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互动,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思维互动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学方法未充分结合初中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缺乏游戏化、情境化的设计,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
(三)评价体系片面且激励性不足
当前初中排球教学评价多以技能达标为核心,如垫球次数、传球精准度等量化指标,忽视学生的参与态度、团队协作表现、进步幅度等质性指标,评价内容片面,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发展潜力。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学生无法充分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自我改进意识薄弱。同时,评价语言多侧重指出问题,鼓励性、肯定性评价不足,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削弱学习动力。
二、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策略的优化方向
(一)教学内容的分层化与丰富化设计
根据学生排球基础差异,构建分层化教学内容体系。针对零基础学生,侧重基础动作的规范性训练,如垫球手型、传球姿势的纠正,通过简单的单人练习、双人配合练习打牢基础;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增加技能难度与应用场景,如结合移动垫球、传垫配合练习,引入简单战术(如二传与扣球的配合);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展战术实战训练(如3v3、4v4小型比赛),提升技能应用与战术判断能力。同时,丰富教学内容维度,融入排球文化(如排球运动起源、著名赛事)、规则讲解(如发球规则、得分规则)、裁判知识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排球运动,提升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互动性强化
结合初中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将技能训练融入游戏,如将垫球训练设计为“垫球接力赛”,将传球训练设计为“传球进圈积分赛”,通过竞争与协作提升练习乐趣;运用“情境化教学法”,模拟排球比赛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练习技能、应用战术,理解不同动作的实际意义;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为异质小组,通过小组内技能互助、小组间战术对抗,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培养团队意识。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如播放排球技能分解视频、精彩比赛片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技能要点与战术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三)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激励性完善
构建多元、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兼顾技能指标与质性指标,技能指标关注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应用能力,质性指标涵盖参与态度(如课堂积极性、课后练习频率)、团队协作(如配合意识、沟通能力)、进步幅度(如与自身初始水平的对比),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成果。评价方式引入多元主体,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侧重专业指导与整体反馈,学生自评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小组互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强化评价的激励性,采用“进步奖励制”(如设立“最佳进步奖”“团队协作奖”),评价语言以肯定、鼓励为主,针对不足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
三、初中体育排球教学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需从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两方面提升。加强教师排球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研修、专家指导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动作示范规范性、战术讲解准确性;开展教学方法培训,学习分层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先进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互动引导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研究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排球教学的结合点,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确保优化策略科学落地。
(二)教学资源的完善配置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策略实施的物质基础。硬件资源方面,保障排球数量充足、质量合格,根据初中生身高调整球网高度,完善球场设施(如划分清晰的场地界限、配备安全防护设备),为教学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软件资源方面,开发排球教学相关的素材库,如技能分解视频、战术示意图、趣味游戏方案,供教师参考使用;建立校园排球兴趣小组、排球社团,定期组织校园排球比赛、排球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后练习与兴趣延伸的平台,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三)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
建立动态教学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优化策略,提升实施效果。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困难;定期组织教师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反思与经验交流,分析策略实施中的问题,如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进度差异、游戏化教学的时间分配等;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优化分层标准、改进游戏设计、完善评价指标,确保教学策略始终适配学生需求,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体育育人目标的关键举措。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化与丰富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互动化、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激励化,可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排球技能与知识。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完善、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为优化策略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仲平.初中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5,(22):122-125.
[2] 李以坤. 初中体育排球教学的训练方法探讨[N]. 山西科技报,2025-07-22(B06).
[3]徐翠翠.初中体育排球技术教学中的训练要点和安全防范措施[J].体育视野,2025,(1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