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及其实践路径
朱文义
义乌市绣湖小学 322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的综合性与全面性,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教育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实现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塑造。而在这一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活技能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其德育意蕴及实践路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程思政 劳动教育 德育意蕴
引言: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与学生的生活技能、动手能力紧密相关,更在德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从而培养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同时,劳动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感。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德育意蕴的重要性
在课程思政的广阔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关键途径,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核心环节。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成就,从而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与尊严,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激发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基础。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得劳动教育超越了单纯技能训练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强调在劳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因此,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关乎国家未来公民素质的提升,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长远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德育意蕴的有效策略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提升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首要在于将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通过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劳动项目,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领悟勤奋、诚实、团结等美德的实质,使抽象的价值观教育具象化、生动化。其次强化劳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反思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劳动心得,引导他们从劳动经历中提炼出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如珍惜成果、感恩付出等,以此深化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拓宽其视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此外还要注重劳动教育的持续性与系统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阶段设置劳动课程目标,确保德育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道德品质,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德育意蕴的积极意义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展现出深远的积极意义。首先它促进了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内化诸如勤劳、诚实、尊重他人等美德。其次劳动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劳动项目,学生深刻体会到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激发了他们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热情。再者劳动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在共同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支持、协作共进,这对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参与集体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劳动教育中的挫折教育与坚持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面对困难不放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总之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德育体验,更为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爱心、有能力的新时代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国家长远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结束语: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劳动技能的任务,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意蕴。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从而培养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同时,劳动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要素,有效促进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形成。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实践路径上需注重将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劳动项目;强化劳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反思,深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与认同;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小学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成霞,加晓昕.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 2023(3):110-114.
[2]史英梅.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意蕴及其实践路径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5):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