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护人员的“节气养生”:工作高压下的自我调适法

作者

马丽

绵阳市中医医院 621000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环境下,医护人员作为守护生命健康的重要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与健康体魄,以应对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工作。结合中国传统节气养生智慧,本文将探讨医护人员如何在高压工作环境中进行身心调适,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平衡。

一、立春:生发阳气,调肝气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象征着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开始生发。对医护人员而言,这一时节应注重疏肝理气,以应对春季易发的情绪波动。

l心情舒畅: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利用自然光照调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多晒太阳有助于疏肝解郁。

l饮食调养:增加青色食物摄入,如菠菜、芹菜、青豆等,这些食物能养肝明目,促进肝气疏泄。同时,适量食用红枣、山药等甘味食物,以健脾益气,辅助肝脏功能。

l作息规律:尽量保持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按时起床,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有助于提升白天的工作效率与精神状态。

二、雨水:防寒保暖,调养脾胃

雨水节气,气温逐渐回暖,但气候多变,易引发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医护人员需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倒春寒”影响健康。

l春捂秋冻:不要急于脱去冬衣,适时增减衣物,保护易受寒的部位,如腰部、脚部。

l饮食调养:适量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葱、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增加粥品摄入,如小米粥、山药粥,以调养脾胃,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l心理调适: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进行简单的放松练习,如深呼吸、正念冥想,帮助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三、惊蛰:滋阴润燥,养心安神

惊蛰时节,阳气进一步上升,但阴气犹存,医护人员需注重阴阳平衡,防止过度劳累导致的心火旺盛。

l饮食调养: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豆、桑葚、黑芝麻,以滋阴润燥,养肾补精。同时,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有助于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感。

l睡眠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特别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的最佳时机,尽量避免熬夜。如遇夜班,值班结束后,营造优质睡眠环境,尽快安排时间入睡,

l情绪管理:面对工作中的挑战与压力,学会积极应对,用正面思维引导自己,如“我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情绪。

四、春分:健脾养胃,适度运动

春分时节,自然界阴阳平衡,人体也进入养生调理的黄金期。医护人员应借此机会加强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l饮食调养:选择甘温补脾的食物,如山药、大枣、南瓜,这些食物能增强脾胃功能,提升身体免疫力。同时,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纤维素和维生素。

l适度运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适度运动,如瑜伽、太极或快走,这些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升身心状态。

l社交互动:与同事、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分享工作中的点滴,寻求相互支持与鼓励,增强团队凝聚力,减轻工作压力。

五、立夏:养心护体,防暑湿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易出汗,医护人员需注意养心护体,预防暑湿。

l养心: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大喜大悲,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的身心疲惫。

l护体: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因大量出汗导致脱水。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保持身体干爽。

l饮食调整:饮食清淡,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减少油腻、辛辣食物,以维护心血管健康。

六、综合养生建议

除了根据节气进行针对性养生外,医护人员还应遵循以下几点综合养生建议,以全面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l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区分任务的优先级,避免工作堆积造成的压力。采用高效工作法,如番茄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与休息的平衡。

l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注意营养摄入的全面性。避免暴饮暴食,控制咖啡因和糖分的摄入,以维护稳定的血糖水平和心理状态。

l规律作息: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建立稳定的生物钟,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l专业支持:当面临难以自我调节的工作压力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指导,学习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l兴趣爱好:培养一两项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这些活动可以作为减压的方式,帮助医护人员暂时脱离工作压力,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