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疆广播电视台翻译实践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转换技巧

作者

伊丽米努尔·伊沙米丁

新疆广播电视台

摘要:在新疆广播电视台的翻译实践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转换是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文化背景、词汇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翻译过程中常面临词汇缺乏对应、文化差异导致误解、术语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新疆广播电视台翻译实践中词汇转换的现状与挑战,接着探讨词汇转换的理论基础,包括释意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文化语境理论,并进一步提出词汇转换的构建路径,如构建多种语言词汇数据库、制定术语翻译标准、培养翻译人才等。最后,结合新疆广播电视台的实际需求,提出词汇转换的实施策略,如语境化翻译、使用注释和解释、动态更新词汇库等,以期提升翻译质量,促进语言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广播媒体在多语言环境中的信息传播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新疆广播电视台;翻译实践;词汇转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一、新疆广播电视台翻译实践的现状与挑战

(一)词汇对应性不足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在词汇系统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词汇在目标语言中缺乏直接对应的表达,导致翻译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例如,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一些特定政策术语,如“依法治国”“政务公开”或“数字经济”等,在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中可能缺乏完全对应的概念。翻译人员需要在忠实于原意的基础上,通过意译或描述性翻译的方法进行调整,使目标受众能够准确理解信息。然而,这种转换方式可能影响信息的简洁性,并增加理解的难度。

此外,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词汇也是词汇转换的难点。例如,“元宇宙”“数据主权”或“量子计算”等词汇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已成为标准表达,而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固定的译法。面对这些新兴词汇,广播翻译需要采用借词、意译或音译的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播。

(二)文化差异导致理解偏差

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不同民族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背景,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相同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和情感色彩有所不同。例如,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领导”一词通常指政府官员或管理者,而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该词可能包含更广泛的社会角色,如社区长者、行业资深人士等。如果翻译时未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可能会造成误解或引发困惑。

(三)专业术语翻译缺乏统一标准

广播新闻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一些专业术语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不同媒体上的翻译尚未完全统一,不同译者可能对同一术语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影响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和规范性。例如,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智能制造”指工业自动化的概念,但在少数民族语言中,该概念可能需要用较长的句子进行解释,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这种翻译方式的不一致可能影响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有必要逐步建立统一的术语翻译标准,以确保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二、词汇转换技巧的理论基础

(一)释意理论

释意理论强调翻译的核心在于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并在目标语言中准确表达,而非逐字逐句对照翻译。在广播翻译中,译者需要先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再选择最符合目标语言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转换。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数字治理”一词,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可能需要进一步解释为“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管理效率”,以确保受众能够正确理解其内涵。此外,释意理论特别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化理解,这对于广播翻译尤为重要,有助于使信息更加清晰、易懂,并贴近受众的认知习惯。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不仅要在词汇层面保持对应性,还要在功能上实现对等,即目标语言中的表达应与源语言在信息传递、语境适应等方面保持一致。例如,在新闻报道中,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时,翻译人员应确保术语在目标语言中的功能和法律意义保持一致,避免因误译导致法律信息的曲解。在广播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广播媒体的主要目标是让受众迅速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理解。例如,在涉及经济政策的报道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能会使用“精准扶贫”这一概念,但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可能需要更为具体地表达,如“政府针对贫困人口提供具体帮扶措施”,以确保信息的功能性保持一致。此外,在政治新闻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被理解为对多个领域的制度优化,但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如果直接翻译,可能会引发误解。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境进行深度分析,确保译文不仅在词汇层面具有准确性,同时在功能层面也能发挥相同的传播效果。

(三)文化语境理论

文化语境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还涉及文化适应。广播翻译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误解。例如,“未雨绸缪”,如果直接翻译成维吾尔语,可能无法被少数民族听众理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意译或解释性翻译的方式,使受众能够理解其实际含义,如“在困难到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综上所述,词汇转换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调整,更是文化适应的过程。通过合理运用释意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文化语境理论,广播翻译可以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递,同时尊重目标语言的文化特征,使信息传播更具亲和力和可接受性。

三、词汇转换技巧的构建路径

(一)构建双语词汇数据库

新疆广播电视台可建立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多种语言词汇数据库,确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快速查阅,减少翻译偏差。数据库应定期更新,以适应语言发展和社会变化。同时,可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翻译资源库,进一步提高翻译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二)制定标准化术语翻译指南

针对广播新闻中的高频术语,制定标准化翻译指南,确保不同译者在使用时能够保持一致。例如,对涉及国家政策的术语进行统一规范,避免同一术语出现多个翻译版本。同时,可引入多语种人工智能翻译工具,结合专家评审,确保翻译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结论

新疆广播电视台的翻译实践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的词汇转换技巧对于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双语词汇数据库、制定术语翻译标准、培养翻译人才等措施,可有效提升翻译质量,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未来,应进一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人工智能翻译系统的应用,以提高翻译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保持人工翻译的文化敏感性,确保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阿依古丽·买买提. 维吾尔语新闻翻译策略研究[J]. 翻译研究与实践, 2023, 15(4): 56-63.

2. 李志峰, 阿尔斯兰·吐尔逊. 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词汇转换的挑战与对策[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2): 78-85.

3. 杨丽娜, 迪力夏提·阿布都拉. 新疆多语言环境下的广播翻译研究[J]. 新闻传播研究, 2024, 19(1): 112-120.

4. 赵晨曦, 哈依提江·木合买提. 现代媒体语境下的民族语言适应性翻译研究[J]. 语言与传播, 2023, 18(3): 9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