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用评点式文本发展初中生阅读高阶思维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张红美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 226100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提高阅读素养的关键。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为例,探讨评点式文本在发展初中生阅读高阶思维中的作用,分析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语文教师优化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阶思维;阅读素养;评点式文本;语文教学

引言:在信息时代,阅读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升思维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提高阅读素养的关键。评点式文本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提供了契机。

一、培养高阶思维的意义

(一)高阶思维是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高阶思维是指分析、综合、评价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超越了单纯的记忆和理解,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1]。例如,在学习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作者的人生有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文本,领悟作者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高阶思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高阶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它还涉及学生的逻辑思辨、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高阶思维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第四单元《诫子书》为例,这篇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探讨“诸葛亮对后代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对我们今天的学生有何启示?”在分析议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逻辑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阶思维是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拥有高阶思维能力是适应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够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助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运用高阶思维阅读的习惯,如提出疑问、预测结果、总结归纳等,使阅读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识记轻思考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2]。例如,在教学第六单元的几篇寓言时,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背诵故事情节,默写重点词句,却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寓言背后的道理,以及这些道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

面对不同风格的文本,教师往往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这种“一刀切”的做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如在教学第二单元的散文诗时,有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读-说-练”模式,忽视了散文诗特有的意象美和情感美。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也束缚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法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反馈。例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提问、质疑等高阶思维表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也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运用评点式文本培养高阶思维的策略

(一)精选文本,突出重点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本。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第二单元的《秋天的怀念》为例,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鼓励学生畅谈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在互动交流中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二)设置问题,引导思考

教师要围绕文本设置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究。如在教学第三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是怎样看待‘坏孩子’的?这反映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提出独到见解。如“作者童年的生活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感悟。”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能跳出文本,联系实际,在深入思考中提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三)鼓励交流,拓展思维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交流阅读感悟。在学习第五单元《猫》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与小动物的故事”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和体会。在交流碰撞中,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激发思维的火花。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作与动物有关的诗歌、散文等,在写作实践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拓展资源,深化理解

评点式文本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优秀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在学习完第六单元几篇寓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世界经典寓言,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寓言的异同,领悟蕴含其中的人生智慧。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思考问题,提高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结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评点式文本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优质文本的引领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交流,不断提升阅读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只有不断探索、反思、改进,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荧荧.创用评点式文本发展初中生阅读高阶思维的实践[J].新教育(海南),2023(28):74-76.

[2]庄玲.评点式文本理念下初中生阅读高阶 思维培养[J].文理导航,2023(25):64-66.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创用‘评点式文本’发展初中生阅读高阶思维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E-c/202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