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设计

作者

石盼盼

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一、教学单元

本教学设计以初中八年级为教学对象,教学单元为“中华体育精神与篮球运动”。篮球运动是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篮球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篮球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应深入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顽强拼搏精神在体育运动中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性。

学生需全面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包括但不限于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基本技能,以及战术配合、防守策略等高级技巧,从而有效提高其篮球运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积极互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学生应学会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等精神实质融入篮球训练与比赛的实践中,以这些精神为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和参与篮球运动,学生应被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深刻感受到体育与国家荣誉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应培养出不畏艰难、永不言弃的坚韧意志,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坚持不懈,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应深刻体会到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并落实到篮球学习中。教学中要重点解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精神的深刻内涵,创设情境化、趣味化的课堂,引导学生将体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掌握行进间运球、传接球等篮球基本技术。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篮球基础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球控球能力、传球准确性、投篮技巧等,为以后的篮球学习和比赛打好基础。

2. 教学难点:

将抽象的体育精神与具体的篮球训练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渗透体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真正实现体育精神教育和篮球技能培养的完美融合。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篮球、标志服、小组讨论单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出勤和服装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2. 以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视频导入新课。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典范,用女排夺冠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运动激情。

3. 提问:女排精神有哪些?与中华体育精神有何联系?(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引导总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精神)通过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初步建立起女排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的联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10分钟)

1. 教师讲解“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强调其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阐述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渊源、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点明要将其贯彻落实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全过程。

2. 学生四人一组围成小圈,讨论如何在篮球运动中体现中华体育精神。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加深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解。

3. 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评价,梳理各组观点的共性和特色,引导学生将抽象思考转化为具体行动策略,为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三)实践(25分钟)

1. 教师示范行进间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基本技术动作。运用口令分解动作要领,演示规范的动作,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2. 学生分组练习,每组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目标。根据学生能力采用异质分组,并设置层次化的练习任务,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力争上游。

3.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示范。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要领、改进错误动作。

4. 组织分组竞赛,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发扬顽强拼搏精神。以小组PK的形式提高练习密度,激励学生敢于挑战、勇于争先,在拼搏中强健体魄、淬炼意志,争创佳绩。

(五)拓展(5分钟)

1. 播放篮球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欣赏运动员的顽强拼搏。选取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中的经典画面,感染学生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

2. 布置课后作业:观看一场篮球比赛,分析其中的中华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以致用,用中华体育精神审视和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

3. 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勤练篮球,提高运动技能。利用课余时间加强锻炼,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制力,为增强体质、塑造品格打牢基础。

(六)总结(5分钟)

1.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系统回顾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巩固提升篮球运动技能。

2. 强调中华体育精神对个人成长、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将个人奋斗目标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

3. 表扬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学生,鼓励大家今后继续努力。赏识教育、鼓励激励,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保持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学习状态。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篮球教学中融入了中华体育精神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知行合一、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个别指导与分组练习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锻炼交替,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考核还有待进一步细化量化,要进一步加强分层教学,照顾好每一位学生。今后要更好地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