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作者

任平华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中学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书目选择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教材第五单元专设整本书阅读专题,选录了《乡土中国》等经典著作,彰显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整本书阅读的独特育人价值,努力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水平。

一、整本书阅读的独特价值

(一)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整本书阅读能引领学生走进浩瀚的书籍殿堂,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促膝谈心”,领略不同的人生况味。阅读鲁迅、钱钟书的散文,学生能感悟到平实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思想;阅读川端康成、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学生能欣赏到不同民族的审美风情。知识眼界的拓展,使学生对世界有了更加广阔、深邃地认识。

(二)培育学生人文情怀

阅读优秀的整本书,如徐志摩的诗歌、朱光潜的美学著作,学生的人文情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和培育。优美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引发情感的共鸣;美学理念的阐述,启迪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字里行间,学生体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1]。

(三)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相比教材选文,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问题更加复杂,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在梳理情节脉络、把握人物性格、揣摩作者意图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归纳、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必然得到锻炼提升。同时,不同体裁的作品各具特色,学生要动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在多样化的阅读实践中,开阔思维视野。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反思

(一)书目选择趋于单一

有些教师在书目选择上缺乏新意,习惯于照本宣科,使得学生阅读视野受限。同一本书反复出现在历届学生的书单中,阅读材料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2]。

(二)教学模式流于僵化

部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仍沿用“精讲多练”的传统模式,注重对作品知识点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课堂氛围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机会,难以真正走近作品,与作品展开心灵对话。

(三)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投入大量课外时间,而繁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阅读往往流于浅尝辄止。学生将整本书阅读视为一种任务,缺乏主动阅读意识。教师布置阅读任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阅读效果。

三、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拓宽书目选择视野

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当下文学动态,选取题材新颖、内涵深刻的优秀作品,开阔学生眼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材施教。例如,组织学生利用“豆瓣阅读”“微信读书”等平台,分享阅读心得,推荐优秀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名家名作、畅销小说、历史典籍等不同类型的图书,并撰写读后感,交流阅读体验。对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教师可以归纳整理,形成班级书单,引导更多学生品读。

教师还可邀请专家、作家走进课堂,为学生推荐经典书目,点评阅读成果,引领阅读风尚。专家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能帮助学生辨识优秀读物,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同时,作家现身说法,分享创作心得,必将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通过与专家作家面对面交流,学生能够领略文学大家的语言魅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专家、作家的加盟,为学生搭建了通往经典名著的桥梁。

教师还要关注学科前沿,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普读物,拓宽学生学科视野。当下,跨学科、跨领域的阅读日益受到重视。教师可以选择《三体》《万物简史》等优秀科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选择《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等历史读物,带领学生纵览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跨学科阅读,能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树立科学精神。

(二)创新教学模式方法

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一言堂”的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的学习氛围。例如,在阅读《乡土中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作者如何描绘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内涵、乡土社会解体的影响以及现代人可借鉴的启示等问题,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多样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显著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

同伴之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阅读心得,碰撞思想火花。在研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视角,如贾宝玉成长历程、林黛玉的悲剧命运、《红楼梦》的思想内涵等,撰写研读报告。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通过集中讨论,明确研读方向,查阅文献资料,搜集论据,撰写提纲。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小组间,开展读书交流会,各抒己见,相互评议。伙伴互助式的研读,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差异,增进思想交流,丰富阅读体验。

(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科学的评价激励是调动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举措。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结果评价,构建纵向连续、横向综合的立体化评价体系。纵向上,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阅读历程,记录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横向上,教师要综合运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表现。评价要突出过程导向,重视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如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同时,学校要搭建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举办读书征文、主题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获得成就感。对于阅读标兵,学校还可以给予物质奖励,以荣誉榜、龙虎榜等形式大力宣传,让他们成为引领学生阅读的正能量代言人。

结语:整本书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潜心钻研、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深挖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汲取智慧,温润心灵,用阅读点亮人生,用阅读成就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沁.基于以写促读理念,简析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J].作文(高中版),2024(4):25-26.

[2]张立雳.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世界(中旬刊),2025(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