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冬

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253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需求。问题驱动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问题驱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问题驱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能力,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思维;探究式学习

引言: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问题驱动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尤其在数学学科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问题驱动教学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提高。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及教学策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问题驱动教学的理论基础

问题驱动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探究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构建知识体系;而探究式学习则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调查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此外,问题驱动教学还受益于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问题驱动教学逐渐被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然而,尽管问题驱动教学在国内外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

1.应用现状:在一些实验学校和先行地区,问题驱动教学已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例如,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其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整体来看,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一些困难。

2.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能力不足:许多教师缺乏充分的培训和实践经验,难以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数学学习需要的有效问题情境。

②教学资源匮乏:问题驱动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材料,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问题驱动教学的推广。

③学生主动性不足: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使得问题驱动教学的效果未能完全发挥。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在问题驱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知识结构,设计具有挑战性且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购物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强化合作学习:问题驱动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真实情境问题,如“班级要组织一次春游,每位同学需支付一定费用,如何计算总费用?”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思路与方法,互相质疑与补充,从而激发彼此的思维。教师可以在各组中巡视,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各组可以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进行全班分享与讨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注重过程评价:问题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而非仅仅依赖结果评价。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测量教室内各种物体的周长,并在小组中讨论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思路。教师可以在观察中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合作情况和问题解决策略。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反思分享会,让学生谈论他们在测量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驱动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分配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你有3袋糖果,每袋有4颗,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计算总共有多少颗糖果?”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使用算式、图示或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组合和顺序进行计算,甚至创造独特的故事情境来展示乘法的应用。

5.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问题驱动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互联网资源等,创造更多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计算购物小票上的金额,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还可以利用数学软件设计趣味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数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丰富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事迹,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中。

结论:

问题驱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强化合作学习、注重过程评价和激发创新思维等策略,教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然而,问题驱动教学的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问题驱动教学在不同数学内容和不同年级段的具体应用,探索其更为有效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 张红. (2023).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小学数学教育, 18(3), 45-50.

[2] 李庆华. (2022).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 24(2), 88-94.

[3] 陈爱玲, 刘强. (2023). 问题驱动学习理论及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39(4),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