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分析
高铭辉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社会活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立体化创新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因此,本文首先对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其次就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立体化;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实践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同时也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社会凝聚力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这类活动通过提供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使来自不同社会阶层、职业和背景的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共享文化体验,这种集体参与的过程有助于打破社会隔阂,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共同庆祝、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人们建立起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从而加深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会凝聚力的核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团结的社会[1]。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社会凝聚力的增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还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舞台,使个体能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社区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感觉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
(二)提升民众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展览等,人们能够体验到艺术的美感和创造力带来的愉悦,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快乐,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提升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人们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提高生活的整体满意度。
(三)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形式,使得传统艺术、手工艺、民间故事等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和互动体验,传统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和关注,从而避免了文化断层的出现,并且创新活动鼓励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创造性转化,使之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确保文化的活力和时代性。
(四)激发社会创新和创造力
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和创意实践的平台,鼓励人们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参与者被鼓励尝试、实验和创新,从而激发了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创造力的激发不仅限于艺术领域,还能够扩散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促进人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寻求创新解决方案,推动社会整体的创新精神。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议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创新活动形式是吸引广泛参与和提升活动吸引力的关键,我们可考虑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例如利用网络技术来创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或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互动和展示,拓宽参与者的范围,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形式,如文化工作坊、主题竞赛、街头艺术表演等,这些形式能够鼓励群众从观众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体验感[2]。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也是提升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内容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应注重活动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化设计,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策划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等,同时引入跨文化交流的元素,如国际文化节、外国艺术展览等,不仅能够丰富文化内涵,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方式,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成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平台,也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有力推手。
(二)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活动的策划和执行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可以设计与当地历史故事或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和弘扬当地文化,还能吸引更多的居民和游客参与,活动的地点选择也应考虑便利性和可达性,确保不同年龄和能力的群众都能方便地参与进来。
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则强调了活动安排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因时制宜意味着活动的安排应顺应季节变化、节假日安排以及社区的日常节奏,例如在节假日或周末举办大型活动,以适应人们休闲时间的安排,而因人制宜则要求活动内容和形式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和兴趣,如为儿童设置寓教于乐的活动,为老年人安排适宜的传统文化体验,为年轻人提供时尚现代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细致规划,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成员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发挥出群文部门组织、指导、协调等职能作用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群文部门的组织职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文部门应主动承担起策划和组织活动的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要精心选择活动主题,并对活动流程进行周密安排,对活动场地和资源进行有效调配,通过精心的组织,可以确保活动既有序又充满活力,吸引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群文部门还应注重活动的持续性和系统性,通过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形成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群文部门的指导和协调职能同样不可或缺。在活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群文部门应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好地理解活动目的和内容,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和教育意义。同时,群文部门还应发挥协调作用,整合社区内外的资源,包括与教育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通过有效的协调,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方式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方式对于吸引公众参与和提高活动知名度至关重要,应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等,发布吸引人的内容和活动预告,利用图像、视频和互动帖子来吸引潜在参与者的注意力,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现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尤其是针对年轻一代的用户[3]。
传统的宣传方式同样不应被忽视,但需要创新其形式和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创意十足的宣传海报和传单,将它们放置在社区公告板、图书馆、学校、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同时组织一些预热活动,如街头快闪、文化展览、互动讲座等,以吸引路人的兴趣并直接向他们介绍即将举行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可以确保信息覆盖到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群体,从而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五)注重培养基层文化队伍,提升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
注重培养基层文化队伍是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发展的基础,应通过定期举办文化培训活动、讲座和交流会,为基层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这些活动应涵盖多样化的文化领域,如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以满足不同兴趣和技能水平的需求,通过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基层群众的艺术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为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提升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方面,这需要通过文化普及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群众对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组织文化知识竞赛、主题展览、文化体验日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同时鼓励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播和实践所学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能够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还能促进社区文化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入探讨了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分析之后,可以得出结论,创新不仅是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之路将更加宽广,其在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激发社会创新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将愈发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文鑫. 新时期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究[J]. 人文之友,2021(4):163.
[2] 蓝守靖. 数字化赋能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创新性研究[J]. 数码-移动生活,2021(7):487.
[3] 德吉罗宗. 新时期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措施[J]. 电脑校园,2020(7):5687-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