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提升五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研究

作者

麦海拾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乌石镇覃板小学 524255

引言: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备受关注。五年级作为小学高年级学段,数学知识难度陡增,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当前五年级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理解困难。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将游戏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探究五年级数学教学现存问题及游戏化教学策略,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级数学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匮乏

传统“填鸭式”教学在五年级数学课堂仍占主导,教师过度依赖讲授法,通过板书与教材例题单向输出知识。如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多是直接推导公式后让学生大量刷题,缺乏情境创设与实践操作。这种模式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

(二)知识抽象复杂,理解难度较大

五年级数学知识难度显著提升,出现分数四则运算、简易方程等抽象概念。以“分数除法”为例,其算理涉及数学逻辑的深层转换,学生难以通过直观经验理解。此外,立体几何知识需要空间想象能力,而部分学生抽象思维尚未成熟,仅靠文字和图形讲解,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内涵,导致学习困难。

(三)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探索

部分学生学习数学仅是为完成作业、应付考试,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在驱动力。课堂上,学生习惯等待教师讲解答案,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当遇到难题时,更倾向于求助他人或放弃,而非尝试独立分析解决,长此以往,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课堂互动有限,合作交流不足

课堂互动多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形式单一,且提问常集中于少数积极学生,多数学生参与度低。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讨论时间不足、分工不明确,学生无法深入交流观点。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学习中,小组合作整理数据时,常出现个别学生主导、其他学生边缘化的情况,难以发挥合作学习优势,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与数学思维碰撞。

二、游戏化教学提升数学兴趣的对应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融入游戏元素

五年级数学开篇是“分数加减法”,可设计“分数拼图大挑战”游戏。准备不同形状的卡片,代

表不同分数单位,如把圆形卡片分成若干等份,每份对应不同分数。让学生通过拼接卡片,直观理解分数加减法算理,像计算 ,就用对应份数的卡片拼接,看合成的新分数,将抽象计算转化为有趣的拼图操作,激发学习热情,也契合“分数加减法”重理解算理的需求。

(二)化解知识难点,设计趣味任务

“长方体”中,认识长方体特征是难点。可设计“长方体建筑师”游戏任务,给学生提供小木棍、连接球等材料,让他们搭建长方体框架。过程中,学生需思考长方体的棱、顶点、面的数量与特征,在动手搭建“趣味任务”里,化解对长方体特征理解的难点,还能加深对长、宽、高概念的认知,让知识学习不再枯燥[1]。

(三)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分数乘法”时,设置“分数乘法闯关赛”。把知识点分成不同关卡,如基础计算关、实际应用关(像解决“一个长方形长是 米,宽是长的 ,求宽”这类问题)。学生每闯过一关,就获得“数学之星”积分,积分可兑换小奖品,如数学主题书签、迷你几何模型等。这种激励机制,能让学生在挑战中积极运用分数乘法知识,增强学习动力,主动攻克知识要点[2]。

(四)促进互动合作,开展团队游戏

教学“确定位置”时,组织“校园寻宝大作战”团队游戏。教师在校园内隐藏数学宝藏(如写有数学问题的卡片),给每个团队提供坐标地图(对应课本确定位置的知识)。团队成员需合作,根据坐标确定宝藏位置,找到后共同解决卡片上的数学问题,如根据数对找教室位置、描述物体所在区域等[3]。通过团队协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提升应用能力。

结语:游戏化教学为解决五年级数学教学现存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设计趣味任务、建立激励机制和开展团队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知识难点,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游戏化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持续提升五年级数学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燕, 赵辰.游戏化教学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前沿, 2021,19(5), 32-38.

[2] 刘红,张建军.激励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34(1) , 29-33.

[3] 黄丽,纪正东.团队协作模式下的基础数学教学创新探索[J].科学教育与传播, 2024,25(2), 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