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作者

郑敬文

“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郑敬文 天津市静海区蔡公庄镇蔡公庄学校

摘要:施行“双减”这个政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以及政治高度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实施这个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双减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奋斗在一线的我们,则更是站在了施行“双减”政策的主要的阵地上,需要对文件认真的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到教学任务中去,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所要迎接的新挑战,这是对每个教师的考验,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素养来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习数学兴趣;减轻作业负担

自实施“双减”这项工作以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状态等方面都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一般地,我们所理解得“双减”的意图是能够有效的减轻当下义务教育的阶段导致的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因此,对于教学中“双减”这项工作的本质就是需要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对于处在一线的教师们来说,“双减”这项工作意味着对于当下的教师的教育生涯中是一个崭新的挑战。 在“双减”政策之下,身为一名乡镇的初中数学老师,对于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压力以及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以此为前提我们怎么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基础中,再去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任教初中阶段以来,对于学生在数学中出现过多的学习习惯错误时,不采用题海战术,不过多的留家庭作业,想办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下面谈一谈自己在“双减”政策中如何避免学生出现贪玩厌学的方法和观点:

一、教师要钻研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有准确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深知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效率。教师教学的根本是回归原本的教材,但现在的大多数的老师在课堂中盲目地跟从“潮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改编教材,反而偏离了相对基础的教学模式。其实对接触新知识的学生们来说多新颖的课件以及内容他们都是第一次了解,与其在这上面花费力气,反而不如求真务实,细读教材,把教材用好、用透,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本质。比如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教师会用买卖小麦来引入,当代学生对农活的感触不大,但教材的引入是让学生运用算式来表示物体运动,对于书中的这个例题出现的意义在哪里呢?深入思考会发现用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运动让学生们能够去有所感悟,有利于感悟移多补少的方法,并发现有理数的加法在上学路途当中也会有所出现,让有理数的运算出现的情境更普通,有利于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层面,创设问题情境,培样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精讲精练,给学生自主想象的空间并且能够个性的发展,凭借学生的自主想象更能有效的利用课堂。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包括:问题情境的设计;建构活动的设计;数学化认识的设计;基础性训练的设计;拓展延伸的设计五个方面。明确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水平、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自己明确整体的知识框架。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出现的话费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例如:有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可以通过为家长计算如何缴纳话费最优惠,让学生体验到学好数学后能帮助大人的喜悦。超市中经常会有打折促销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如何达到最大的优惠,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对于课堂练习方面教师们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对于课堂上的练习设计要具有典型性、多样性、针对性、多样性、激励性、趣味性、及时反馈性和探索性。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求是具有目的性以及指导性,其作用是对于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是施行“双减”工作的重要媒介,既能完成当下的数学教学任务,又能够提高数学最基本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中的练习设计应当依据学生当时掌握的真实水平,适当的去做一定数量、难易程度适中、形式各式各样的课堂练习,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至于大范围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以及课堂效率,同时也能为学生的课余压力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四、对课后的作业练习需要精挑细选,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当时的反馈总结出有效的基础性作业。从而使学生完成课后的作业时间负担减小的同时又得到最有效的训练。能够在学习完每一个章节之后,针对单元基础知识的反馈出好小试练,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在学习《正反比例函数》这一单元时,教师能够根据每节课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根据学生课堂的神情反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精心的布置课后作业。在数学学习的不断开展过程中,要与之前所讲的知识点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既能够针对每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复习,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做题能力,牢固的掌握本单元的整体知识框架,能够在以后的做题中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做题水平和数学的知识素养。在熟练的掌握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后,学生做题的兴趣与会有很大的提高,会做并且做对了题目之后,也会给学生增添了许多自信心。

五、设计分层作业,优中差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提高完成作业质量。对班级中的不同学生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习题,也能够把习题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取合适的题目去做,让中等偏下的学生把能够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趣事,提高自身做题的自信心。为避免课后所留的家庭作业或者课下作业中所出现的雷同等现象,作业设计要做到精细并且简明,课后习题的作业布置要求照顾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做题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比如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学习差异,可以将学生分为1、2、3种小组,1小组的题目可以提高难度并新颖,2小组的题目降一些难度强调基础,3小组的题目着重的完成基础知识内容。3小组的学生可以寻求1、2小组的学生的帮助,2小组的学生可以寻求1小组的学生的帮助,让学生能在不同的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完成题目的喜悦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加融入这个大的集体中。优等生能在掌握好基础数学知识框架的同时不断的往更深的层面去研究拓展,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做题的灵活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等生也能够在扎实的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情况下有着不同层面的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新课标设定下的基础知识框架完成自身需要完成的学习难度。长此而往,各个层面的学生对掌握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互帮互助的同时也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完成题目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学习具有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都有着不一样的道路,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合也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能够借助着“双减”这项工作的实施,在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幅减轻的情况下,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道路中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艳.初中数学练习课堂的设计.2008

[2]李子赤.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例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44.

[3]韦长城.浅谈初中数学单元化教学的有效应用[J门.魅力中国,2019,(5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