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作者

侯亚婷

定州市第五中学 0730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多样化

引言

在数字化、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知识的快速更新与教育理念的变革中“显得捉襟见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次思考。因此,教师立足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深入探究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其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相互配合,能够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其思维品质。

1.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多元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多维度的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元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策略

2.1角色互换,提升学生课堂体验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需重新定位,积极转变课堂角色。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主动权。教师则主要负责评估学习效果、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以此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图形的旋转”这一基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预习,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并上传至平台。接着,通过师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挑选2至3名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展示,并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展示。展示后,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既要给予表扬,也要提出改进意见,助力学生改进不足。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教具,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设备。在评价环节,师生需公平、客观,从教态、教学重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细致评价,选出最佳表现者并给予鼓励,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生的感受,给予适当的肯定,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2.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充数学教学内涵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实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数学软件等工具,将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拓宽数学视野,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以“直线与圆的相互关系”的教学为例。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师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直观的方式展示直线与圆的多种位置关系。例如,当直线穿过圆心,在圆内形成交点时,相交的情形被清晰呈现,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相交的原理。而当直线与圆边缘接触时,相切的状态则被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对相切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当直线与圆保持一定距离,相离的状态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得到完美展示。这种动态的视觉效果打破了传统的静态教学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几何关系变得具体且易于理解。学生无需过多思考就能直观观察到几何关系的真实形态。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轻松地从网络资源中挑选出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相关的实际案例。例如,通过观察日晷上影子的移动,学生可以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汽车车轮与地面接触点的变化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将这些真实世界的例子巧妙地融入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2.3实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第一,问题设计环节,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第二,活动组织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第三,过程指导环节,教师要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探究中的困难;第四,成果展示环节,通过展示交流、互评互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第五,归纳总结环节,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探究过程,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

2.4回归日常生活,实施分层次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确保这一理念得到充分实施,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科学地调整教学计划。研究发现,即使是同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如果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会被放大,这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与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基本原则相悖,无法充分体现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有效调整和改变现状,教师应明确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学平台的作用,对学生的类别进行评估和划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学习方案,全面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多元教学策略,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明.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基础教育论坛,2024(7):46-47.

[2]张武.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3(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