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化背景下高校理工科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路径探析

作者

朱元娜 于丽波 丰祎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1 智能化背景下的实验室管理新趋势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实验教学、科研创新、技术开发等多重功能。然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运行效率、资源利用、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实验室管理正逐步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1-3]。

智能化实验室不仅能够实现对实验环境、设备状态、人员行为的实时监控,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效率和安全性。例如,通过安装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有害气体检测器、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智能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实验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调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维护水平。

2 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实验室管理的复杂性

高校实验室管理涉及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耗材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往往依赖人工记录和经验判断,存在信息不透明、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例如,试剂耗材的采购、使用、库存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缺乏统一管理,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的连续性;实验室安全监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2.2 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随着高校实验室数量的增加和实验内容的多样化,实验室管理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需求。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急需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实验室设备、人员、耗材、环境等的全面监控与管理。通过构建智能化实验室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实验室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分析、资源的优化配置等,从而提升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3 智能化背景下理工科实验室精细化管理路径

3.1 更新管理理念,树立精细化意识[4-6](1) 加强培训与宣传

高校应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参加精细化管理理念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深入讲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优势及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利用校园网、实验室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精细化管理理念,让精细化意识深入人心。

(2) 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在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设立“实验室精细化管理优秀个人奖”、“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创新团队奖”等,从工作成效、创新举措、师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获奖者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职称评定加分等,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工作。

3.2 构建智能化实验室管理平台

构建智能化实验室管理平台是实现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该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1) 用户权限管理:通过统一认证和角色授权管理,实现对实验室人员的权限控制,确保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

(2) 实验预约与计划管理:通过实验预约系统,实现对实验课程和科研项目的合理安排,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3) 耗材管理:通过耗材管理系统,实现对试剂、耗材的采购、使用、库存管理,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4) 设备管理: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设备的使用、维护、故障报修等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5) 安全管理: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室环境、设备、人员的安全监控,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所以,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后,可以整合设备管理、数据分析、安全监控等功能,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还可以支持数据导入导出、角色授权管理、消息提醒、日志管理等功能,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3.3 引入智能设备与系统

引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实验设备、环境监控系统等智能化设备,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重复性高、危险性大的实验操作,减少人为误差和安全风险。自动化实验设备可以实现实验过程的全自动化,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3.4 推动数据驱动型管理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分析实验室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设备使用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安全事故记录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为实验室管理和科研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此外,通过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机制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5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培训,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此外,通过建立实验员工作日志,采取拍照及简要说明的形式,精细记录每天每台仪器设备的状态,形成了完整的设备管理链条,可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追踪溯源。

3.6 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

高校应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可以通过实验室共享平台,实现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实验室预约系统,实现对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浪费。

4 结论

在智能化背景下,高校理工科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引入智能设备与系统、推动数据驱动型管理、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等措施,高校可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转型,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更加高效、安全、规范的实验环境。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管理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 王丽萍, 蔡先娈, 岳蕾, 蒋冬梅, 胡明伟.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智能化平台设计[J].煤炭高等教育, 2023, 41(2): 121-126.

[2] 陈莎莎, 黄瑶雁, 陈婉明. 智能化技术在分析仪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 2024, 53(2)326-327.

[3] 谢幸秦. 化学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 大众科技, 2021, 23(11): 170-173.

[4] 周立敏, 张岩, 陈岩. 高校化学实验室精细化管理探析[J]. 大学化学, 2024, 39 (10): 143-148.

[5] 许艳秋, 梁鸿霞, 李海兰, 冯向琴. 应用型高校分析化学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97-301.

[6] 王瑞. 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 普洱学院学报, 2023, 39(6):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