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谢红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高阳小学 448264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初期,语文习作教学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在语文习作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写作水平,更影响其思维深度与创造力的提升。通过观察、想象、运用与感受四个维度的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习作中发展出更为灵活与独立的思维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通过具体路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维能力
引言: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致力于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分析,老师能够帮助孩子们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通过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拓展思维边界。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组织思路,使文章更加条理清晰。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促进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一、用“观察”呼唤形象思维的深刻性
形象思维是学生理解和生动表达事物的基础。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们能够从感官层面深入探索周围环境,并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腻的描绘来展现事物的独特特征与情感色彩。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考深度,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活生命力。观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它教导学生如何把握事物的核心特质,并借助精准的语言进行生动再现。
例如,在习作“国宝大熊猫”中,学生不仅要注意熊猫的外貌特征,如黑白相间的毛发、圆圆的脸庞以及其憨态可掬的姿态,还应当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与环境的互动以及它在自然中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形象地再现熊猫的神态,比如它悠然自得地咀嚼竹子的样子,或是缓缓漫步于竹林间的情景,这些描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细微之处的观察能力,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使得他们在创作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出熊猫的形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用“想象”发挥创造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便是想象力,尤其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帮助他们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拓展认知范围。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联想活动,教师可以使学生们超越当前现实情境的限制,从不同维度探索并创造新奇的世界观。借助于想象力的力量,学生们得以自由地表达自我,并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而不是仅仅依赖既定的形式与框架。
在习作“奇妙的想象”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由联想,帮助他们突破现实的束缚,探索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意空间。学生可以设想自己在一个完全由糖果构成的世界里生活,在那里,糖果构成的山脉、流淌着巧克力的河流以及用糖果建造的小屋随处可见。在这个世界中,学生们可以构思与糖果小精灵之间的有趣互动,描述他们在巧克力河上的冒险经历。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想象力边界,还能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独特且富有创新精神。采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文学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三、以“运用”增强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写作从根本上说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文字化的成果即文章,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形式,文学化的、严整的、开放的思维形式能够使写作不断有所提高。通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叙述顺序,并清晰地构建因果关系与精确的语言表达,从而使文章更加条理分明且易于理解。
比如,在指导学生撰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样的习作时,教师可以通过强调逻辑清晰的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文章。如果学生进行的是关于“水的沸腾”实验,学生首先应当阐明实验目的:“我想要了解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沸腾点。”然后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包括加热水并密切注意水面的变化情况,直至最终测定水开始沸腾的具体温度。最后,学生需要归纳总结实验发现:“通过实验得知,水会在100°C左右达到沸腾状态。采用这种条理清楚、步步相扣的文章构建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表达实验细节,而且能够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用“感受”促进直觉思维的敏捷性
直观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快速把握核心观点或情感,并作出直接反应。通过专门的感觉训练,学生们不仅能够辨识出文本中的情绪色彩,还能够将这种感知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材料。感觉体验是学生理解作品中情感、形象及其隐含意义的关键渠道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在创作时准确捕捉文章的情感倾向,赋予其强烈的感染力,进而提升写作的表现力。
在“我的植物朋友”这一习作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成长与变化来捕捉这些自然现象给予个人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描述一粒种子逐渐发芽、长出叶子直至开花的全过程,进而体会到一种与植物之间独特而深刻的情感联系。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每天清晨,我轻柔地触碰那片嫩绿的新叶,似乎也能感受到它以细微的声音对我做出回应。”这种通过对自然界感知所激发出来的细腻情感,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激发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让整篇文章洋溢着温暖和活力。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不仅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是促进其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想象”、“运用”与“感受”四个方面的综合培养,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升其思维的深度、创造性、逻辑性与敏捷性。未来的习作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将思维训练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海霞.浅谈写作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J].文学教育(下),2021,(04):106-107.
[2]徐怡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