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感侦探”

作者

莫强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大桥镇中心学校,530408

摘要:数感是一种对数字及其关系的直观理解能力,这种理解并非建立在死记硬背的规则之上,而是一种灵活运用、内化吸收的感知。本文先阐述了培养数感的必要性,指出数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石,能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再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字直觉”的策略,包括强化实物操作、注重估算训练以及鼓励探索和发现。旨在通过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感,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感;小学数学;数字直觉

引言:数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它不仅仅是对数字的简单认知,更是一种对数量、大小、关系和运算的直观感悟,是对数学意义的深刻理解。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能够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能培养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数感的必要性

(一)奠定数学基础

数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石,它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拥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的本质意义,以及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逻辑,而缺乏数感的学生则往往难以理解诸如分数、小数、代数等抽象概念。

(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数感并非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课本上的习题。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并采取合理的计算策略,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

(三)培养逻辑思维

数感的培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和模式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小学生“数字直觉”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数字直觉”,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持续不断的渗透,并采取多种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需要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强化实物操作

实物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字概念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从面抽象的数学概念。这种操作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触摸、摆放、计数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与实物的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对数字、数量、形状等概念的直观理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1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小棒、圆片等教具,让学生通过亲自摆放和计数,直观地感受到数字1到10所代表的数量,从而建立起对数字意义的初步认知。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糖果、水果等,让学生进行分一分、数一数的活动,在具体操作中体会数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量的存在。此外,在学习二年级的《图形与几何》单元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剪、拼各种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感受不同图形的特征,如边、角、对称性等,体会形状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些实物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数字和图形的含义,从而培养数量意识和空间想象力。

(二)注重估算训练

估算并非简单的猜测,而是一种在一定数量认知基础上,运用策略进行合理推断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对数量大小的整体感知和近似值的把握。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相结合。例如,在低年级的“加减法”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练习。例如,在进行“28+31”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将28看作30,将31看作30,从而快速得出结果大约是60。之后再进行精确计算,并比较估算结果和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和作用,并逐渐形成对数量大小的整体把握。而到了中年级的“乘除法”教学中,则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估算练习,使估算更具实用性。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盒饼干有23块,买4盒大约有多少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以把23看作20,然后用20乘以4,估算出结果大约是80块。通过这种估算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培养他们运用多种策略进行估算的能力。

(四)鼓励探索和发现

鼓励探索和发现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探索之中。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质疑,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奥秘,从而逐步发展自身的数感。例如,在学习《找规律》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列或图形的排列,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此外,在中高年级教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通过画图、列表、计算等多种策略,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通过鼓励探索和发现,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尝试和思考中,逐步发展数感,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当学生不再仅仅将数学视为枯燥的计算,而是能够像“数感侦探”一样,敏锐地感知数字背后的含义,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 2013(12):1.DOI:CNKI:SUN:HXJS.0.2013-12-064.

[2]林鸿.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感[J].青海教育, 2018(6):2.DOI:10.3969/j.issn.0529-3502.2018.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