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军队职业技术院校实践课程考核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郝俊楠

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吉林长春 130117

摘要: 军队职业技术院校以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课程在其教学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而实践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衡量学员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深入剖析军队职业技术院校实践课程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对策,旨在提升实践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引言

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军队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实践课程,让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锻炼其在军事领域的专业技能。然而,当前实践课程考核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考核的准确性与公正性,进而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实践课程考核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与改进迫在眉睫。

二、军队职业技术院校实践课程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标准不明确且缺乏科学性

1. 指标模糊:多数院校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对学员操作步骤、成果质量等方面的描述不够清晰。例如在某装备维修实践课程中,对于维修流程是否规范、故障排除是否彻底缺乏明确量化指标,导致考核人员评价时主观性强,不同考核人员对同一学员表现的评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 与岗位需求脱节:考核标准未能紧密围绕部队实际岗位需求制定。部分实践课程考核侧重于院校既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忽视了学员在未来军队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关键技能与素质。如军事通信实践课程考核,未充分考虑复杂战场环境下通信保障的特殊要求,导致学员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工作。

(二)考核形式单一

1. 过度依赖现场操作考核:目前,大部分实践课程考核主要以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实践操作任务为主,如在军事驾驶实践课程中,仅通过学员实际驾驶表现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虽然能考查学员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无法全面评估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

2. 缺乏多元化考核手段:除现场操作外,很少运用其他考核形式。像项目式考核、模拟实战场景考核以及小组协作考核等方式应用较少。在信息化作战模拟实践课程中,若仅采用传统现场操作考核,无法真实反映学员在模拟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指挥决策、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

(三)过程性考核缺失

1. 忽视实践过程表现:实践课程考核往往只注重最终成果,而对学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关注不足。例如在军事工程实践课程中,学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对时间和资源的管理能力等,都未在考核中得到充分体现。

2. 缺乏阶段性评估:没有对实践课程进行分阶段考核,无法及时发现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可能直到课程结束考核时才被发现,不利于学员及时改进和提高,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与调整。

(四)考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1. 专业水平差异:考核人员来自不同背景,部分人员对实践课程所涉及的最新技术和部队实际应用了解不够深入。在新型武器装备操作实践课程考核中,一些考核人员可能因自身对装备的新功能、新操作方式掌握不熟练,无法准确评估学员的操作水平。

2. 缺乏考核培训:院校对考核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完善,考核人员在考核标准把握、评价方法运用等方面缺乏系统培训。这导致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可能出现评分尺度不一致、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三、解决军队职业技术院校实践课程考核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明确的考核标准

1. 细化考核指标:结合课程目标和部队岗位需求,制定详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对于装备维修实践课程,明确规定每个维修步骤的操作规范及分值,如故障诊断方法的正确性、维修工具使用的熟练度等,并制定相应的扣分标准。对于维修成果,从维修后装备的性能恢复程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2. 对接岗位需求:深入部队调研,了解各岗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将其融入考核标准。在军事通信实践课程考核标准中,增加对战场通信干扰应对、通信网络快速搭建与优化等实际岗位技能的考核指标,确保考核能够真实反映学员未来岗位胜任能力。

(二)推行多元化考核形式

1. 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在保留现场操作考核的基础上,增加项目式考核、模拟实战场景考核等。例如在军事工程实践课程中,设置一个完整的军事工程项目,要求学员分组完成项目规划、实施和成果展示。通过项目式考核,考查学员的团队协作、工程规划与执行能力。同时,利用模拟实战场景考核,检验学员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的应急处理和决策能力。

2. 引入信息化考核手段:借助虚拟现实(VR)、仿真模拟等技术,开发信息化考核平台。在信息化作战模拟实践课程中,学员通过在虚拟战场环境中进行作战指挥、兵力部署等操作,系统自动记录学员的操作数据和决策过程,并根据预设的评价模型进行实时评估,实现对学员多维度能力的全面考核。

(三)加强过程性考核

1. 建立过程考核档案:为每位学员建立实践课程过程考核档案,记录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表现,包括实验报告撰写、小组讨论参与度、问题解决思路等。在每次实践课程结束后,指导教师对学员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并记录在档案中。

2. 实施阶段性考核:将实践课程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考核任务和目标。例如在军事装备制造实践课程中,可分为设计方案制定、零部件加工、整体装配等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考核。通过阶段性考核,及时发现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学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促进学员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提升考核人员素质

1. 开展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考核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邀请部队专家、院校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最新军事技术发展、装备操作与维护要点、部队实际作战需求等。确保考核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水平。

2. 加强考核培训:对考核人员进行系统的考核培训,包括考核标准解读、评价方法运用、评分尺度把握等内容。通过培训,使考核人员明确考核的目的、流程和要求,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建立考核人员考核机制,对考核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考核不认真、评价不准确的人员进行批评和整改。

四、结论

军队职业技术院校实践课程考核工作对于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通过解决当前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形式单一、过程性考核缺失以及考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采取制定科学明确的考核标准、推行多元化考核形式、加强过程性考核和提升考核人员素质等一系列有效对策,能够显著提升实践课程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正性。这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学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军队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军队职业技术院校还应持续关注实践课程考核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不断适应军队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忠敏,顾晓佳,周泽龙.士官院校实践性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锄头文库,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