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在地铁车辆段设计中的实践
舒启能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1
摘要: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理念已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地铁车辆段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建设不仅关乎交通效率与安全性,更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地铁车辆段设计中,旨在通过科学规划、节能设计、环保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地铁车辆段;设计
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理念与实践,其核心在于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旨在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且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目标。这一概念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立体绿化或屋顶花园,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念或象征,代表着建筑能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内涵丰富而深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强调在全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面。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和材料,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节水器具的应用,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推广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降低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2)环境保护与污染减少:绿色建筑致力于减少建筑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包括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通过选用低污染的施工技术和材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扬尘等污染;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通风设计,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通过雨水回用、污水处理和生态净化等措施,减轻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3)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注重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环境。通过合理的室内布局、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低噪音设计等措施,创造宜人的居住或工作环境;同时,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确保居住者的健康与安全。
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共生。通过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设计手法,增加建筑表面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微气候;通过生态景观设计和雨水花园等自然排水系统,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增强建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注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与融合,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地铁车辆段的基本功能与特点
地铁车辆段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列车停放、检查、整备、运用和修理等核心功能。
(1)列车停放与运用管理:地铁车辆段是列车停放的主要场所,拥有宽敞的停车区域,能够容纳数百辆列车。根据运营计划,列车在每日运营结束后会被调度至指定股道停放,等待下一次投入使用。同时,车辆段还负责列车的日常运用管理,包括列车调度、乘务员换班等工作。
(2)列车检查与维修保养:地铁车辆段内设有专门的维修区域,用于对列车进行各种检查和维护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日常检查、一般故障处理、月修、定修、架修和临修试车等。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保养,确保列车能够保持最佳状态运行,提高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
2.1绿色规划
2.1.1选址优化
地铁车辆段的选址是绿色规划的首要任务。优先考虑利用城市中的废弃地、低效用地或待开发区域,这样既能减少对新土地的占用,又能通过车辆段的建设实现城市生态的修复与提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使车辆段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的一部分,促进城市环境的整体改善。
2.1.2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强调集约紧凑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线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采用多层或多功能的建筑形式,将办公区、维修区、停车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有机结合,减少占地面积,同时优化空间使用效率。此外,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为员工提供舒适的休息和交流环境。
2.1.3功能分区
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确保各区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减少相互干扰。例如,将噪声较大的维修区与需要安静的办公区隔开,通过合理的隔音措施降低噪音污染。同时,设置清晰的交通流线,确保车辆和人员的高效流通,减少拥堵和能耗。
2.2节能设计
2.2.1建筑节能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如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墙体材料、透光性好的玻璃幕墙等。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和体形系数,减少建筑能耗。例如,将主要使用空间布置在南向,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能耗;同时,合理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减少外墙面积,降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
2.2.2设备节能
在设备选型上,注重高效节能。照明系统采用LED等高效节能光源,并设置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光线自动调节亮度,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空调系统采用变频技术,根据室内外温差自动调节制冷或制热功率,实现精准控温,降低能耗。此外,还可在车辆段内设置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为车辆段提供部分电力供应。
2.2.3能源管理
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对车辆段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能耗异常点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同时,设置能耗指标和考核机制,将能耗管理纳入车辆段日常运营管理中,确保节能措施的有效落实。
2.3环保设计
2.3.1绿化景观设计
在车辆段内增加绿化面积,通过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生态质量,还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尘埃和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同时,绿化还能为车辆段内的员工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缓解工作压力。
2.3.2雨水收集与利用
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降低水资源消耗。同时,雨水收集系统还能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3.3废弃物处理
建立废弃物分类与回收体系,对车辆段内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通过分类回收,可以将可回收物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对于有害废弃物则进行专门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还可以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如垃圾焚烧炉或生物降解池等,对无法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4可持续发展设计
2.4.1预留发展空间
在车辆段设计中充分考虑未来扩展需求,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接口。这包括预留土地用于未来扩建、预留电力和通信接口以便新增设备的接入等。通过预留发展空间和接口,可以确保车辆段在未来能够灵活应对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系统扩展的需求。
2.4.2智能化管理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车辆段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段内各种设备和设施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车辆段的运营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车辆段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理念在地铁车辆段设计中的实践,不仅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创新与超越,更是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通过绿色规划、节能设计、环保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综合运用,地铁车辆段将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新亮点,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同时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共同迈向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纪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景观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2.
[2]忻剑鸣.地铁车辆段应用自然采光技术效果[J].绿色建筑,2019,11(04):79-80.
[3]刘忻宇.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与周边环境整合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4]梁致远.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功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