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采矿工程施工中顶板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研究

作者

邢振

370405197408054635

引言

我国正处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如何发展矿业技术,提高绿色生产能力已成为矿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通过对常见采矿技术的分析,总结了如何合理利用采矿技术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优化采矿工程产业结构。

1 采矿工程施工中顶板不安全技术因素

1.1 井巷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

设计不合理。施工前,需要提前完成巷道内整个矿区的设计和管理工作。不同的巷道坡道适用于不同的采矿作业。然而,为了降低成本,一些管理者只设计和施工一条巷道来支持整个矿山的工作。巷道设计比较狭窄,一旦损坏无法修复。不仅降低了矿山工程施工效果,而且提高了安全风险系数。第二,弯曲半径以及车道设置不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矿工作量大,为了完成采矿作业,施工单位将企业所有的运输车辆投入于巷道运输,导致运输工具和曲率半径不匹配,造成安全事故。若设计中,曲率半径选取过小,则运输车辆流畅性差,影响整个采矿工程施工质量,容易出现侧翻问题。若曲率半径设计过大,则容易出现爆破后石块沉降不彻底问题,将运输巷道的坡度抬高,不利于施工车辆运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增加了潜在风险发生概率。第三,车道施工的影响。如果设计人员仅从理论角度出发,极易造成视觉盲区。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矿井内实际情况,参考已顺利实施的设计经验。

1.2 支护工作质量不合理

企业在生产建设作业前,未严格把关作业流程和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对进入裂隙带和地质复杂带的矿山建设作业未采用预勘探支护和加固支护,未按规定及时修复或更换工程质量损坏或失效的支护,使在空顶作业时出现严峻的情况。由于对保护围岩地质、回采面爆炸破裂等生产施工作业考虑不周全面,造成顶板保护围岩构造损伤,对完整性造成损害,很容易出现顶板事故。在爆破工程作业时,未采取光面爆炸使破裂崩坏了保护围岩构造,对工程作业面保护强度不够等,这时冒顶的可能性增加,这些都会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

2 采矿工程施工中顶板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措施

2.1 标准控制施工技术

首先 , 在设计巷道时要充分考虑巷道曲线的半径 , 但不要太小。在满足设计值的前提下 , 弯曲半径也可增大 , 限制在 12-15m 以保证安全运行。目前使用率较高的方式是无轨胶轮车运输。在实际施工中 , 当弯曲半径小于实际要求时 , 可通过相应增加路面弯曲来补偿 ; 当路面弯矩平衡比较大时 , 这种方法也会增加钢丝绳的损伤程度。当设计街道车站时 , 请尝试在直线上设计它们。其次 ,对眼高度及反眼斜度设置。改建眼的地址、方向和坡度设计等,通常都是要严格按照地质环境和矿物层开采要求进行设计。第三 ,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路面吊装和吊装方式 , 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 为停车场设计提供更大的舒适度。在施工中 , 包括一台和两台升降机 ,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升降机型号。在一次跌倒中 , 较低位置的工作量很小。在双向上升的情况下 , 必须建立一个固定的轨道。因此 , 单车道施工技术对车道数量没有严格的要求 , 所以在车场施工中比较适用。但是 , 接口中的单面起重机必须很好地放置在钩子上 ,并处理来自空重型卡车和车辆的材料的排放。

2.2 创新采矿安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矿工程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传统落后的采矿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因此矿山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行“以科技兴国”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各类技术研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采矿行业也会定期举行各种学术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都会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将更多新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矿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应了解到安全工作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施工安全与采矿技术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应当从宏观视角出发,拥有长远的眼观,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有序性。进一步提升对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关注,企业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的管理当中,应当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氛围。

2.3 改进工作面支护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对配套工程质量进行技术监督,施工阶段严格验收,确保配套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工程标准的要求;而作业面在破碎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还应通过强化工作面保护、超前支护、前探保护等专门方法,以保证支护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替换不符合要求的支架,确保支架完整和安全[2]。

2.4 做好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采矿前的地质条件具有不确定性。为了保证钻井作业的正确进行 , 必须对钻井中顶板的管理工作进行管理。屋面板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保持屋面板的稳定性 , 防止屋面板倒塌的发生 , 具体内容如下 :1) 严格控制屋面板之间的距离。矿山的开发和维护应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工作距离 , 以确保在开挖前有或没有支撑 , 只有确保该段工作在适当的距离 , 以防止安全事故 ;(2)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由于在钻井作业期间顶板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 因此应保持特殊区域 , 以避免天花板事故 ;(3) 控制地质复杂地区的钻井速度。由于作业区地质构造复杂 , 采矿地质条件差 , 在大空间开挖时 , 会导致应力突然释放 , 容易形成动态矿井灾害。为了保证矿井出口的射孔安全指标 , 特殊区域必须采用侧孔检查方法,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射孔安全性。

2.5 加强岗位培训

煤矿掘进工作面有大量的工人。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具体内容如下:a) 增加岗前培训。煤矿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尤其是特殊岗位的员工,要深入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需求以及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员工自身的安全。b)杜绝一切违规操作。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因一些员工学历低,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擅离职守,因为开采工序都有不同的人员配合,若随意走动,不仅会影响工作进度,还会引发混乱。c) 采用“老带新”模式。充分运用老员工经验丰富的优势来引导新员工,而且老员工还可以对新员工的操作进行指导,以便新员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价值 [3]。

结束语

为了避免矿山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更加全面有效的管理手段。摸清矿山地质条件,科学合理设计采矿方法,加强现场管理,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培训作业管理人员,逐步提高员工素质,从而统筹兼顾是最行之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并总结管理工作经验,提升技术水平。对有关的部位进行保护管理工作是矿井采掘工作者所必须进行的,通过科学监测手段对围岩压力变动进行监控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矿山的顶板安全,以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增加生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付正宏 .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分析 [J]. 河南科技 ,2018(14):99-100.

[2] 陈活 .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分析 [J]. 建材与装饰 ,2017(16):218-219.

[3] 王竹亮 .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研究 [J]. 煤矿现代化 ,2016(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