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勇
421083198908095019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更在生态平衡维护、资源合理利用、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入研究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构建宜居、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绿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生态效益显著
1.1.1 改善空气质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城市空气的“净化器”。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平均吸入 10—12 立方米的空气,同时释放出相应量的二氧化碳,而城市中每人需 30—40 平方米的绿地面积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公园、林荫道等绿化区域,能有效过滤掉大气中80% 的污染物,树木的叶面、枝干能拦截空中的微粒,即使在冬天落叶树也仍然保持 60% 的过滤效果,显著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1.1.2 调节城市气候
园林绿地通过蒸腾和光合作用吸收热量,调节城市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夏季,太阳照到树冠上时,有 30%-70% 的太阳辐射热被吸收,草坪也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当城市气温为27.5 摄氏度时,草地表面温度为22—24.5 摄氏度,比裸露地面低 6-7 摄氏度。冬季,绿地里的树木能降低风速 20% ,起到保温作用。此外,合理的绿化布局还能促进气流交换,改善城市通风及环境卫生状况。
1.1.3 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绿色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雨水冲刷带来的土壤流失。同时,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如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水的悬浮物减少 30% ,氯化物减少 90% ,有机氮减少 60% ,磷酸盐减少 20% ,氨减少 66%⨀ 。草地可以大量滞留有害金属,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细菌含量。
1.2 经济价值突出
1.2.1 提升房地产价值
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能够显著提升周边房地产的价值。以苏州为例,近年来苏州中心城区先后建成了多个市、区级公园绿地,全面完成“百园工程”,新增小游园 100 座,各级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这些绿化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城市形象,优化了发展环境,还使得周边房地产价值大幅提升,促进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1.2.2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园林绿化的发展带动了花卉苗木种植、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园林养护管理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例如,一些城市通过发展垂直绿化,利用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等进行全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花卉苗木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园林工程的实施也为园林设计、施工等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1.3 社会文化功能丰富
1.3.1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城市园林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场所,增加了城市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城市居民的归属感。例如,苏州的桐泾公园、广济公园等公共绿地,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晨练、娱乐的重要去处,满足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3.2 传承历史文化
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通过设计独特的景观元素和建筑小品,可以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风貌。如苏州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依托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将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景观、城市格局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苏州独有的城市景观特色。
二、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缺乏长远性
部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缺长远性,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步,未考虑未来需求,致绿地布局不合理,侵占绿地等现象频发,影响可持续发展。
2.2 绿地结构单一
一些城市虽树种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群落景观单一。如部分城市乔灌草搭配不当,单种成片,少用多植物造景,难显园林风貌。
2.3 存在不科学倾向
部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考虑实际,盲目引进外地树种,重名贵轻乡土等,导致引种失败和病虫害频发。如一些城市大量引进外来草坪,忽视乔灌木,绿量少、功能弱、费用高,不利生物多样性保护。
2.4 管理水平低下
一些城市忽视“三分建,七分管”原则,无统一管理措施,养护粗放、技术含量低,绿地杂草丛生、病虫害无人防治。同时,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技术力量弱,造景技术缺乏,手段滞后、赏罚不明问题突出。
三、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要注重城市园林绿地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性,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网络体系。
3.2 优化绿地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配置绿化模式,增加“绿量”。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的全面绿化,鼓励市民养花、植树。同时,要注重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合理搭配外来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3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创新,如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配置园林中的绿地数量、生态环境、地形规划等内容,提高设计效率和科学性。加强园林养护管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
3.4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普及园林绿化知识,让市民了解园林绿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市民爱护绿地的自觉性。同时,开展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结论
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规划缺乏长远性、绿地结构单一、存在不科学倾向、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科学规划、优化绿地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宣传教育等策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为建设宜居、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峥涛 . 城市园林绿化与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J]. 低碳世界 ,2024,14(02):70-72.
[2] 李梦凡 .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J]. 科技视界 ,2023,(17):24-27.
[3] 张璇 .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3(17):154-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