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

作者

许春霞

530328199201281521

引言

公路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直接影响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随着建设规模扩大,工程造价控制逐渐成为影响项目实施和效益的重要因素。然而,传统管理模式忽视了后期运营和维护,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超支。因此,推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应用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如何在各阶段实现有效的造价控制,并通过案例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

一、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现状

(一)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涉及项目预算、造价控制、决算审计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按照质量标准和预算要求进行施工和运营。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应涵盖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维护的每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进行严谨的成本估算、审查与控制,以确保造价的合理性和合规性。现代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依赖定量分析,还广泛运用数据模型和经验判断进行综合评估,进而更为科学地达成项目预算目标,实现成本最优化和管理精细化。通过这些措施,项目的各项费用得以严格控制,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预算超支的风险,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引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以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国内多数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尚停留在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上,缺乏对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管理策略。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模式已经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转变,并且在长期运营与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能在项目建设、运营和维护各阶段进行精确监控,确保成本效益最大化。结合我国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是提升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

二、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核心要素与实施路径

(-)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核心要素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核心要素涵盖了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以及维护与改建阶段。每个阶段的造价管理都有其独特的关注点和控制方法。在规划阶段,最重要的是合理的成本预测和预算编制,通过科学的估算为项目的后续实施提供明确的资金支持和风险预判。在设计阶段,设计优化与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必须在保证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建设阶段,进度管理、质量控制以及资源的合理调配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通过高效的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避免由于拖延和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增加。在运营阶段,重点在于道路的养护、修复与设施更新的成本管理,确保公路能够长时间高效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并控制维护费用。在维护与改建阶段,需要对现有设施的改建与延寿成本进行评估,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改建后的公路能够继续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并且具备长期的经济效益。

(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实施路径

在实施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借助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与更新。这一平台能够使项目管理者随时获取与成本相关的数据,提供透明的成本流动信息,从而帮助做出及时的决策。其次,需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这不仅有助于识别可能影响项目造价的各类因素,还能够对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判,进行合理的预算调整,从而降低项目在后期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波动。最后,依据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跨部门、跨阶段的协同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确保不同阶段的管理人员能够有效配合,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这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这种协同工作模式,不同阶段的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减少成本浪费,提高效率,确保项目在预算内顺利完成。

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一)公路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应用

在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优化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影响项目总造价的重要因素。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设计团队可以在设计初期通过多方案对比、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估各设计方案的成本效益,选择最具经济性且能够满足功能需求的设计方案。运用先进的建模软件和成本预测工具,可以模拟不同设计方案的造价,实时获取各个方案的成本变化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其做出最合适的决策。通过不断优化设计,降低初期投资,不仅能提升项目的经济性,还能有效控制长期运维中的成本支出。合理的设计优化还能够减少后期的维修和养护费用,从而达到项目的长效成本控制,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性价比。

(二)公路项目建设阶段的造价管理应用

建设阶段是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预算和质量。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在建设过程中实时识别潜在的成本超支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借助项目管理软件,项目团队能够实时监控工程进展、资金流动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为管理者提供完整的财务透明度和项目数据支持。通过全面监控和分析,项目团队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调整资源配置,避免预算超支的风险。实时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灵活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运用精确的成本预测和进度控制技术,可以帮助项目在严格的预算框架内顺利推进,确保资金得到最合理的使用,最终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质量目标。

(三)公路项目运营与维护阶段的造价管理应用

公路项目的运营与维护阶段通常是成本支出的主要来源,并且占据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相当一部分的预算。通过实施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运维团队能够科学地预测道路的养护周期和资金需求,合理安排修复和保养工作,确保项目的长期运营效益。在此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通过实时监控道路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运维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道路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突发事件导致的额外支出。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预警机制,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维护费用。精细化的费用管理能够确保公路项目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进行持续运营,同时延长公路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其长期经济效益。

四、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协同合作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需要项目各阶段的管理人员密切协作与配合。为了确保这一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各相关方应当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各阶段的无缝衔接。通过信息共享、定期会议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各阶段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传递关键信息,避免信息滞后或不对称的问题,确保目标统一,行动一致。管理团队的协作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减少各阶段间的摩擦和重复工作,还能共同推动造价控制工作,确保项目成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得以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建设阶段与运营阶段的衔接中,良好的协作能够保证设计阶段与实际施工的成本预测、预算调整和后期运营的有效衔接。

(二)完善信息化技术支持系统

信息化技术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管理平台建设的投入,确保项目的各类数据可以实时更新、共享与协同管理。通过建设一个集成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能够将项目的各个环节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在各个阶段获得准确、实时的数据,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工具,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升决策的精确度和效率。借助信息化平台,项目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确保全生命周期内成本得到最优控制。

五、结语

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单阶段造价管理方式。通过对项目各个阶段的有效管理,可以实现对工程成本的全面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资源利用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与发展,为我国公路工程的高效建设与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德旭 , 乔文靖 , 王元戎 , 等 . 基于三维协同的公路工程 BIM 正向设计研究 [J]. 科技通报 ,2024,40(07):8-14.DOI:10.13774/j.cnki.kjtb.2024.07.002.

[2] 杨瑾薇.BIM 技术在某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C]//《施工技术(中英文)》杂志社 ,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4 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2024:890-892.DOI:10.26914/c.cnkihy.2024.029438.

[3] 高君玉 .PPP 模式背景下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5(12):157-159.

[4] 甄建 . 武汉地铁全生命周期 BIM 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J]. 现代信息科技 ,2024,8(10):149-155.DOI:10.19850/j.cnki.2096-4706.2024.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