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投标阶段造价管理要点及措施

作者

毛珊 杨小微 周金波 郭林

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引言: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投标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投标文件的质量与投标结果。从拿到招标文件开始,到工程量清单编制,再到最终报价确定,每一步骤都离不开造价管理的深度参与。市场环境的波动、工程设计的差异、招标要求的细化,都使得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面临诸多变量。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做好造价预估、核算与控制,是建筑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

一、建筑工程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的特点

(一)时间约束严苛

投标工作有明确的截止时间,从招标文件发售到投标文件递交间隔通常较短。造价管理人员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工程量计算、单价分析、费用汇总等一系列工作,既要保证工作效率,又需确保数据准确,这种时间上的压力,使得造价管理过程中必须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

(二)与招标需求高度绑定

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技术规范、合同条款,共同构成了造价管理的基准。造价管理人员需严格依据这些内容开展工作,任何脱离招标需求的造价测算都有可能导致报价偏离实际,甚至失去投标资格,招标需求的细微变化也都可能引发造价调整,因此需对招标需求进行精准把握——这也是造价管理的前提 Π0[1]

(三)受外部因素影响显著

建筑工程投标阶段受多种因素干扰,无法完全由人为掌控,材料价格波动、人工费用调整、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变化等都会直接反映在造价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气候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因为施工方案的调整间接影响造价。因此,造价管理需具备一定弹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动。

二、建筑工程投标阶段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招标文件解读存在偏差

许多招标文件实质上由格式文件修改而成,部分造价管理人员在拿到招标文件后,未逐字逐句分析其中的条款,对招标范围、计价方式、结算规则的理解存在模糊之处。特别是对于一些隐藏在补充说明中的细节,容易出现遗漏,导致后续的造价测算与招标方的要求出现偏差[2]。

(二)图纸识读不够深入

建筑图纸是工程量计算的基础,但若仅停留在表面识读,忽略设计节点、构造做法与施工工艺的关联,就会造成工程量计算误差。例如,对钢筋连接方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误判,会直接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用量计算,进而导致造价失真。

(三)定额套用缺乏灵活性

定额是造价计算的基本依据,但不同工程各有其特殊性。部分管理人员机械套用定额子目,不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与定额适用条件的差异,也不对定额含量进行必要调整,使得计算出的造价与实际成本脱节[3]。

(四)风险因素考虑不足

投标阶段需面对的风险多样,包括政策变动、材料涨价、工期延误等,但在实际造价管理中,部分企业对这些风险的识别不够全面,未在报价中预留合理的风险费用,一旦风险发生,就可能导致项目亏损。

(五)报价策略过于单一

报价不仅是成本的体现,还需结合市场竞争态势进行调整。一些企业在报价时,要么一味追求低价以获取中标机会,要么固守成本加成的模式,缺乏对竞争对手报价习惯、招标方偏好的分析,致使报价在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

三、建筑工程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的要点

(一)精准解读招标文件

建筑工程项目组在拿到招标文件后,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集体研读,对招标范围、计价规范、合同条款及评标标准进行逐款分析。明确哪些项目属于包干内容,哪些项目按实结算;同步清楚单价与总价的调整方式,以及工期、质量等要求对造价的影响。尤其针对存在疑问的条款,项目组应及时向招标方提出澄清,避免因理解偏差造成造价失误或后期的变更问题。

(二)深化图纸识读与工程量核算

图纸识读需结合设计说明、标准图集与施工规范,对建筑、结构、安装等各专业图纸进行交叉比对,确保掌握工程全貌。建筑工程投标项目组在核算工程量时,需按照计算规则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规格与尺寸进行精确计算,尤其需关注各专业工程量的衔接,避免重复计算、漏算等。例如,在计算墙体工程量时,需扣除门窗洞口与嵌入墙体的构件体积,并与门窗工程的工程量进行核对。

(三)科学选用与调整定额

不同地区发布的定额在子目划分、消耗量标准上存在差异,需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计价规则筛选适配版本。套用定额子目时,先核查子目涵盖的工作内容与工程实际工序的重合度,诸如混凝土浇筑子目是否包含养护环节,墙体砌筑子目是否涉及脚手架搭拆。若存在偏差,按定额说明中的换算规则调整人工、材料及机械的含量。遇到模块化钢结构安装、3D 打印混凝土施工等定额缺项的新型工艺,需联合技术人员拆解工序,通过市场询价获取材料与机械的实时单价,测算人工消耗量,并依据计价规范编制补充定额,经内部审核后纳入造价

计算体系。

(四)全面测算施工成本

施工成本测算需涵盖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与规费等所有费用,并按照以下分条目进行单独核算:人工成本计算,要参照施工组织设计里的劳动力配置计划,按不同工种的出勤天数与当地对应工种的日工资标准相乘,特殊工序的人工单价需单独询价;材料成本核定需先采集主要材料的出厂价与供应商报价,叠加运输途中产生的装卸费、运输费,再计入仓库保管期间的仓储费与损耗量对应的费用,同时关注近期材料价格的变动频率与幅度;机械成本核算应依据施工方案确定的机械设备型号、数量与使用周期,按台班费或租赁费标准计算,大型机械的进出场费与安拆费需单独列项;管理费按企业规定的取费标准分摊至各分部分项工程,规费则严格依照工程所在地的规定费率计取。

(五)合理制定报价策略

报价策略的形成,需以成本测算为基底,并融合市场竞争态势综合敲定。梳理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过往投标记录与报价区间,研判其可能采用的定价模式。同步摸清招标方对报价构成的关注点,是更看重分部分项工程单价,还是总造价的控制幅度。针对招标方明确提及的重点工程部位,可在成本范围内微调单价,凸显报价的针对性。

结语

建筑工程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贯穿于投标全过程 , 其成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项目,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通过对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特点的把握、对存在问题的正视、对管理要点的落实,以及对强化措施的执行,建筑企业可逐步提升造价管理的水平。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需避免机械套用固定模式,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且需注重专业团队的培养、善用先进技术与工具,从而不断积累经验,进而在复杂多变的投标环境中编制出既符合招标要求、又契合企业实际的报价。唯有如此,才能让造价管理在投标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建筑行业在市场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 洁 慧 . 建 筑 工 程 招 标 阶 段 造 价 管 理 要 点 及 措 施 [J]. 建 筑 科技 ,2023,7(01):63-65.

[2] 车国军 .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研究 [J]. 建筑 ,2025,(06):96-98.

[3] 刘 宏 文 . 建 筑 工 程 全 生 命 周 期 造 价 管 理 方 法 研 究 [J]. 低 碳 世界 ,2025,15(0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