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活动实践研究

作者

刘橙

泸县石桥镇学校 646125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注重实践与探究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项目式学习以其独特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相关理论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问题解决过程,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不断与环境交互,构建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认为学习应发生在真实情境中,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以贴近生活实际的项目主题为依托,为学生提供真实学习情境,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

(一)项目主题选择原则

紧密结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知识点,确保项目式学习不脱离课程标准要求,如“植物的一生”项目可结合七年级上册植物的生长发育相关内容。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如“家庭食品营养搭配”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体会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项目任务难度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提升能力。

(二)项目实施流程设计

1. 项目启动阶段

提出项目主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提出项目主题,并向学生介绍项目背景、目标与要求。例如在“制作生态瓶”项目中,教师展示一些生态瓶的图片与视频,引发学生兴趣,介绍生态瓶的概念、作用以及本次项目要达到的效果。

组建项目小组:学生根据兴趣与能力自由组合,每组4 - 6 人,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项目过程中的数据与讨论内容,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等。

2. 项目规划阶段

问题分析:小组围绕项目主题展开讨论,分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项目中,学生分析校园绿化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等。

制定计划:小组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项目步骤、时间安排、所需资源等。例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项目,计划在两周内完成,第一周进行实验设计与准备,第二周开展实验并分析数据。

3. 项目实施阶段、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学生按照计划开展项目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制作米酒”项目中,学生自主查阅米酒制作方法,准备材料,进行发酵实验,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如学生在“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实验中遇到观察困难,教师引导学生改进观察方法,提供一些观察工具使用建议。

4.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

成果展示:各小组以 PPT、实物展示、报告等形式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分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体会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例如“设计生物手抄报”项目,小组将手抄报张贴展示,并讲解手抄报的设计思路、生物学知识内容等。

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内容涵盖项目成果质量、团队合作表现、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如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项目评价中,教师从实验设计合理性、数据准确性、小组协作等维度评价,学生自评关注自己在项目中的参与度与收获,小组互评侧重于对其他小组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价。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活动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章节教学为例,在“双减”政策要求下,为提升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二)项目主题

“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三)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启动:教师展示一些动物奇特行为的视频,如蜜蜂的舞蹈语言、鸟类的迁徙等,引出项目主题“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介绍项目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能分析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学生自由组队,共分成 8 个小组,每组 5 人,确定小组分工。

项目规划:小组讨论确定探究的具体动物行为,如有的小组选择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有的小组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等。各小组制定详细计划,包括实验材料准备(如小鼠、蚂蚁、迷宫道具等)、实验步骤、时间安排等,计划在三周内完成项目。

项目实施:各小组按照计划开展实验探究,如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小组,每天定时训练小鼠走迷宫,记录小鼠每次通过迷宫的时间和错误次数,分析数据得出小鼠学习行为的特点。教师在旁观察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规范操作,如在使用小鼠时要正确抓取,防止被咬伤;在使用蚂蚁时注意观察方法,避免蚂蚁大量逃逸。

(四)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制作 PPT 展示项目成果,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分析以及对动物行为的深入理解等。如探究蚂蚁取食行为的小组展示了蚂蚁对不同食物的选择偏好数据,并分析了影响蚂蚁取食行为的因素。进行多元化评价,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与收获,小组互评指出其他小组的优点与可改进之处,教师综合评价各小组项目实施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小组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参与项目式学习,学生对动物行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主动查阅资料、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深入理解了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行为现象,如宠物狗的一些行为表现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设计项目主题、目标与实施流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未来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可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项目式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此外,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在不同教学条件下更好地开展项目式学习,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蔡丹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项目化作业设计与实践 [J]. 试题与研究 .2024,(23).

[2] 奚红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22).

[3] 朱梦琦 . 初中生物课程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