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合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马皖玉

六安二中河西校区

引言

高中地理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方法、提升地理素养的关键环节。传统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常受限于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如野外考察难以覆盖复杂地理场景、实验操作受限于实验室设备条件,导致学生实践体验不足、知识应用能力薄弱。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逐渐融入教育领域,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突破局限、创新形式提供了可能。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实践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

(一)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时空局限

信息技术能有效突破传统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实践探究空间。传统实践教学中,学生的野外考察、实地观测往往受限于地理位置、天气条件、课时安排等因素,难以接触到遥远地区、特殊地貌或复杂气候场景。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构建模拟真实地理环境的虚拟场景,如极地冰川、热带雨林、火山地貌等,让学生在教室中即可 “身临其境” 地观察地理现象、开展模拟考察;利用在线平台与远程观测设备,学生还能实时获取不同地区的地理数据(如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跨区域、长周期的实践探究活动。

(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与思维素养

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工具与探究方法,助力其地理实践能力与思维素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学生可学习绘制地理地图、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方法,提升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学生可获取海量地理相关数据(如人口分布数据、经济发展数据),通过数据对比、趋势分析,培养地理综合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可自主设计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完成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丰富地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信息技术能丰富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让实践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传统地理实践教学内容多围绕教材展开,形式以野外考察、课堂实验为主,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可整合多渠道的地理教学资源,如高清地理纪录片、卫星遥感影像、互动式地理课件等,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可视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如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线上完成数据查询与方案设计,线下开展实地验证与观察,或通过小组协作的在线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地理实践教学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

二、当前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

当前高中地理实践教学面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的问题,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方面,部分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设备,如地理实验室设备、野外考察工具等,难以开展基础的地理实验与观测活动;另一方面,优质地理实践教学资源(如专业的地理数据平台、高质量的虚拟实践场景)多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或城市地区,其他学校难以获取,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地理实践学习中存在差距,无法公平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二)实践教学模式传统且互动性不足

传统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主导的 “讲解 — 示范 — 操作” 为主,互动性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提前制定好探究方案、明确操作步骤,学生只需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缺乏自主思考与创新的空间;同时,实践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多局限于面对面交流,形式单一,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难以快速获得针对性指导,导致实践探究效率较低,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不足。

(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中地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养。评价内容上,多侧重对学生实践成果(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的评价,忽视对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方法、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评价;评价方式上,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及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上,缺乏明确、细化的指标,多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无法有效发挥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导向与改进作用。

三、融合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探索

(一)开发整合优质地理实践教学资源

融合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需注重开发整合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解决资源匮乏问题。学校可联合教育部门、科研机构或企业,搭建区域共享的地理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整合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虚拟实践场景等资源,供区域内学校共享使用,缩小资源分布差距;同时,教师可结合教学需求,利用信息技术自制个性化实践教学资源,如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地理实验操作教程,或通过在线工具整合地理数据与案例,形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实践教学模式

需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互动性与学生主动性。可构建 “线上自主探究 + 线下实地验证” 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线上通过地理数据平台查询资料、利用虚拟场景进行模拟探究,自主设计实践方案,再线下开展实地考察、实验操作,验证线上探究结论,提升自主探究能力;还可引入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如共享文档、视频会议工具)开展小组协作实践,学生在平台上共享数据、讨论问题、分工合作,教师通过平台实时关注学生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提升实践教学效率。

(三)构建多元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需构建多元完善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养。评价内容上,既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也要重视实践过程,将学生的探究方案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表现等纳入评价范围;评价方式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实践过程数据(如线上探究的操作轨迹、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评价标准上,制定明确、细化的评价指标,如将实践方案的科学性、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结论的合理性等量化为具体指标,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融合信息技术是推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不仅能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还能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尽管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在资源、模式、评价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但通过开发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探索路径,可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世鑫.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学习路径研究[J]. 学周刊, 2025, (27): 92-94.

[2]张本利.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考, 2025, (17): 90-93.

[3]王继光.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研究[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5, (05):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