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咸东梅 邰寄鸿

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 长春 130302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构建智慧阅读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也为语文教师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造了现实条件。对此,语文教师需根据学科教学的特性,借助智慧阅读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以此增强智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在语文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获得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一、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能力

微课是信息化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短小精悍、直观形象的讲解,可以学生快速梳理、整理语文知识。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将微课合理运用到智慧阅读的预习环节,能够打破传统阅读的弊端,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十五夜望月》为例,基于微课的特点与教学优势,语文教师可通过布置预习任务,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于中秋之夜所创作的七言绝句。由此,借助微课布置的第一项预习任务为“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中唐诗人王建与张冀齐名,二人擅长创作乐府诗,有“张王乐府”的美称。中秋佳节,诗人与友人相聚,以此篇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氛围,描绘出中秋夜色的冷清、寂寥, 并烘托出离别聚思的情意。

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继续为学生布置第二项预习任务,以微课展示预习任务的具体要点,即从读音、释义等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解析故事内涵,感悟诗人的离别愁绪。比如,古诗中的“望月”有何解释?有何文化内涵呢?通过微课视频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做好铺垫,又能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整合主题,创设课堂情境

以情境为媒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智慧阅读,需要语文教师秉持真实性的情境创设原则,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保持情境创设与真实生活的协调性。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沉浸到真实的情境中,进而在智慧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展示、呈现真实的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可感知的素材与资源;另一方面,则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组织剧本演绎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感。

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结合单元主题创设真实情境,能够使情境体验更具导向性。本单元的核心主题为“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其中《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皆围绕主人公的独特经历展开。因而,在情感中引导学生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探索广阔的世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险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想象力。

随着阅读教学的深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画面。此外,为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教师还可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在深入阅读中感悟主人公的探索精神。如:“假设你正处于一片荒岛,你会遇到哪些事情呢?请发挥想象,将其撰写为作品梗概。”或是,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对课本进行创新性改编与演绎。以此促使学生沉浸到智慧阅读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总结延伸,促进深度学习

在以往的阅读课堂,语文通常以标注重点、口头强调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凸出重难点语文知识,但其严肃性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阅读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中的总结延伸环节,可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语文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梳理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促使其全面准确地掌握要点内容。该课文根据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展示了北京过春节的系列习俗,表现出北京春节的温馨与美好。因而,语文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绘制时间轴,总结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期间的习俗活动,如熬腊八粥、买年货、过小年、除夕守岁、十五吃元宵等。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总结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文章脉络,梳理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深度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功能,语文教师还能基于课堂总结进行知识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节日习俗,感受节日文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智慧阅读课堂,使得传统的教学工具不再局限于教材、粉笔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促进了阅读资源的共享,有助于让学生在更具技术性、趣味性、智能性的课堂交互中形成并发展核心素养,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娅丽. 慧阅读 智语文— —“互联网 + ”时代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 [J]. 教育界 , 2021, (49): 91-93.

[2] 马敬海. 浅谈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四).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龙泉学区中岭小学 ;, 202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