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边城》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及教学方法研究
程颖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第一中学 江西上饶 333111
引言:伴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 整本书的阅读和讨论” 已列入必修课程中,并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媒介。尤其是《边城》作为沈从文的经典代表作,以其优美的湘西风情、纯净的人性描写,成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篇目。基于此,文章首先对高中生《边城》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然后结合语文教学规律,探究了适配的教学手段,旨在为破解高中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困局提供一些思考。
一、高中生《边城》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
目前高中生阅读《边城》整本书的情况表现出复杂、多元等特征,在阅读态度上,一些学生由于课程要求而被动地接触课文,没有主动探索的愿望,更多地把阅读看成是一种作业任务的完成,而对于作品所蕴涵的湘西风情和人性美的深层内涵重视不够,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体会到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和柔情蜜意,但是这类人群的比例比较局限[1]。从阅读深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还停留于故事情节的表面理解,能够梳理翠翠和傩送这两个主要角色的命运线索,但很难深入分析角色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背景和人性逻辑,对于小说环境描写和角色心理之间的联系以及象征手法的应用也缺乏系统的认识,在阅读方式上,碎片化阅读比较常见,很多同学通过课堂片段讲解、教辅资料摘要等方式对内容进行理解,整本书阅读原著所占比重不大。与此同时,在快餐文化的熏陶下,一些学生更多地接受简化情节概述,而忽略文本语言细腻质感和叙事节奏上的特殊韵味。
二、高中生《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一)设计并运用情境化教学法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三层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边城》文学世界,在课前,可以构建“ 地域认知情境等” ,收集了湘西茶峒的古老照片和沱江船夫的号子音频,并与小说中描述的“ 青石街道” 和“ 吊脚楼” 相结合,将其做成图文音频包,供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故事背景中构建具象认知[2]。在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 角色的互动情境” ,并选取了“ 端午节翠翠观看赛龙舟” 的片段,让学生按照角色进行朗读和对话,以此来重现爷爷的慈爱叮嘱和翠翠的羞涩沉默,并通过语气来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课程结束后,教师扩展了“ 情感体验情境等” 的部分,并为学生布置了“ 给翠翠写一封信” 的任务。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从同龄人的角度去感受翠翠的等待和困惑,并在情境的引导下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情感核心,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上。也可以导入湘西民俗纪录片片断,配以小说中端午习俗的描述,使学生视听交融地体验地域文化。由此可见,这般逐层深入,能够有效的帮助同学们由浅到深地接触到《边城》中的温度和深浅。
(二)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实施
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按照“ 三阶任务” 进行推进,从而解决了阅读无路可走的难题。预习阶段精心设计了“ 基础梳理的任务” ,发了人物关系表让学生标出翠翠和爷爷、傩送、天保等人物之间的联系,用波浪线画出反映人物个性的重点语句,如爷爷“ 为了翠翠的婚事而奔波” 的情节,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框架。课堂阶段布置“ 深度探究的任务” ,围绕“ 《边城》中的‘ 美’ 隐藏在哪些具体的细节之中” 设题,让学生分组寻找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的文本证据,如“ 白河之水碧绿如玉” 对应自然美,船总顺顺的慷慨对应人性美。课后设计“ 实践拓展的使命” ,让学生制作“ 《边城》惨剧成因剖析的思维导图” ,将阅读收获转化为结构化成果,以此可以通过任务链推动阅读从“ 被动接收” 转向“ 主动探究”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跨媒介融合教学法
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跨媒体融合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首先开展“ 文本和影像对照” 活动,选取1984 年版《边城》电影中“ 傩把翠翠送回了家” 片段,让学生对比文本中“ 月光里的寂静” 与电影里“ 眼神交流” 的差异,分析影像如何补充文字未言明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引入了“ 音乐辅助阅读等” 功能,播放民族音乐作品《边城故事》,让学生在悠扬的笛声中朗读“ 翠翠在溪边坐着,等待着外公的到来” 的段落,通过音乐的氛围加强对小说宁静基调的感知。最终,教师采用了“ 可视化创作” 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漫画的形式来展现“ 天保闯滩” 的故事情节。由此可见,在将文字转换为图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小说里的“ 急流” 和“ 木船” 等细节,以此可以进一步深化了跨媒介转化下的文本详细阐释,也就能够有效的突破了单一阅读限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既是使高中生阅读一部小说,也是引导学生感悟经典文学魅力,了解人性和社会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考察厘清目前高中生在《边城》阅读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境,所提教学方法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际框架。但是经典作品教学探索是无止境的,今后仍需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教学改革趋势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使更多高中生能够真正进入《边城》世界,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从而可以达到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博. “ 文学圈” 模式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N]. 市场信息报,2025-08-01(013).
[2]周文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探究— ——以《边城》为例[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37):0119-0121.
[3]张敏.素养测评: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路径——以阅读《边城》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 2024(33):82-84.
本文系2022 年度江西省中小学基础教育课题《高中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边城>为例》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