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建构游戏中做好入学准备

作者

何世丹 吕文萍

奉节县辽宁小学 400600

解决问题的做法及案例过程

一、自主探究问题,做好前期准备。

(一)实际参观,整合零散经验。

我们再一次参观了小学,这一次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小学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的特点。在这样有目的的观察中,孩子们有了更新的发现。涵涵说:“ 小学有高高的校门,有围墙将校园围起来了。” 萱萱说:“ 操场上有篮球场、有升旗台和表演大舞台。” 豪豪说:“ 教学楼是一个弯弯的(u形),有七层那么高;” 根据孩子们的发现,我们用手机拍照和录像的方式,将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一起分享讨论,并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了整个小学的布局图,对整个建构布局和样貌有了整体的蓝图。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在之前的建构游戏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验零散和不足,以及没有对小学整体布局和建筑相貌的细致观察。带领孩子们再次以了解小学建筑特点和布局为目走进小学,不仅让他们对于学校的全貌和建筑特点有直观、细致和具象的感知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而且帮助幼儿分享自己独特的发现和观点,支持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想法和行动。

“ 对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愿意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1]利用设计图的形式让孩子把观察的小学方位布局、建筑的大致特征表征出来,是对经验的整合,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做事,也是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

(二)多方探寻,丰富搭建材料。

有为了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孩子们从活动室多方寻找,首先从自己的活动室去丰富积木,将自己班上的积木全部收集起来。老师协调了其他班级,到其他班级找到了跟自己班上一样的木质积木。到小班找到了像砖头一样的泡沫积木,到中班找到了形状各异的泡沫积木。收集好了丰富的积木之后,我们要怎么来使用这些积木呢?孩子们提议我们要分类进行搭建,他们觉得像砖头一样的积木更适合做围墙和梯子;操场是扁扁的,可以用泡沫积木进行搭建;房子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决定用木制积木搭建教学楼、厨房和老师的办公室。

教师的思考:

为了丰富活动材料,为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提供条件和支持,老师把寻找活动材料的任务交给幼儿,支持他们到活动室、幼儿园和其他班级收集材料。孩子们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心,为找到新的材料而高兴不已。孩子们还主动承担了适当的劳动任务,在搬运材料的过程中,一趟又一趟的把这些积木用"蚂蚁搬豆"的方式运输到搭建地点,“ 发展大肌肉动作” 。

二、分步搭建小学,合作解决搭建问题。

搭建活动正式开始了,孩子们不亦乐乎的忙活起来,按照自己的分工开始了建构。

(一)搭建操场

1.探索几何图形之间的组合变化

首先孩子们用形状各异的泡沫积木来出篮球场,可是在操作中发现积木是形状各异,不太适合拼出方方正正的篮球场,在多番尝试之后,孩子们终于想出了办法,他们选择把各种积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小的长方体。再将拼好的长方体组合起来形成篮球场,这样的组合方式反而出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组合所形成的缝隙正好类似于篮球赛场所需要的线条。

2.巧用材料,象征模拟

后来孩子们巧用颜色,利用彩虹色的砖头积木用平铺和围合的方式做铺成了彩虹色的跑道。“ 可是篮球上的球篮球架用什么来搭建呢?“ ” 这个圆柱体可以立起来,这个就像篮球架""这个弯弯的积木可以当投篮的篮板"“ 我们用三角形和方条积木做树吧!” 孩子们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成了具象的篮球架和树。

教师思考:

“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游戏活中的问题” ,[1]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获得关于积木形状、大小、长短、色彩等客体性质的感性经验。在反复用积木搭建各种结构的过程中,获得许多积木与积木之间关系的经验。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利用积木的特点大胆的想象,用简单的积木组合模拟具象的物品,合作完成操场搭建。

(二)搭建教学楼

开始搭建教学楼了,豪豪先用长木板拼好了地基,然后怎么样架起高楼呢?他选择了长条竖起来,上面搭上紫色的砖封顶,可是这样的结构,不一会儿就全部倒塌了。

他们尝试把木板躺着放,可是躺着放有没有一高度,这时琪琪拿来了一些圆柱体。在他们摆弄积木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利用圆柱体作为支撑,利用长木板和短木板作为连接,这样架空的形式看起来更稳。琪琪说:“ 这样,我们的每一层楼就会有窗子了!”

到了封顶的环节,因为整个框架太大,在房子的中间也没有支撑物而造成封顶和困难。所以他们又把房子通过分割的方式在里面建起的墙,作为厕所、教室、功能室还有走廊。这时就可以用小的积木以平铺的方式进行封顶了。

教师思考:

“ 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 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 [1]在搭建教学楼这一环节,从最开始的策划、到多次试误、到最后搭建成功,每一步都体现了孩子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探索。在进行封顶的环节,因为材料的限制而不能全部进行封顶,这使它们化身成一个个小的工程师对整个建筑进行了分割,分房间进行封顶。

反思说明

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搭建,幼儿用简单的积木形象的搭建了小学基本结构,随着游戏的推进,问题的不断出现,幼儿对小学基本建准结构的感知更加深刻,建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一、参观小学,搭建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整个建构游戏都基于孩子参观小学的实践活动,符合幼儿当前经验和兴趣,因此幼儿对本次构建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感兴趣的搭建小学主题内容,接纳鼓、励幼儿对新奇事物的观察、提问等探索行为,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直观的“ 建筑物” 。

二、热爱劳动,承担任务,做好生活准备

幼儿在搬运、取放、堆叠、搭建和平衡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增强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运动技能,促进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他们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完成积木的搬运,培养了孩子爱劳动的品质。

三、分工合作,协商交流,做好社会准备

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不断重复、摸索、克服困难,学会合作协商、积木轻拿轻放、用完后归放原处等游戏规则的建立,有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共同搭建的过程中,学习着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与他人沟通协作,有利于其对社会规则的掌握,促进分享、合作、协商等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

四、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做好学习准备

在建构活动中,幼儿通过认识建构材料,获得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触感等特性;[3]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理解方位空间关系。表达、倾听、讲述发展语言能力。努力体现对称、协调和美观的建构要求,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附件:1.幼 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https://baike.sogou.com/v204367681.htm?fromTit le=%E5%B9%BC%E5%84%BF%E5%9B%AD%E5%85%A5%E5%AD%A6 %E5%87%86%E5%A4%87%E6%95%99%E8%82%B2%E6%8C%87%E5%A F%BC%E8%A6%81%E7%82%B9&ch=frombaikevr - ref_1.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刘美琴, 崔梅.幼儿游戏活动指导[M].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