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民用工程竣工测量时容积率计算的技术应用和研究

作者

王梁杰

上海东一土地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6

一、引言

1.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竣工测量中容积率的应用和技术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容积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中的特殊规定;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竣工测量时容积率计算的实际案例分析;结论。

二、容积率相关概念及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中的规定

2.1 容积率概念及计算方法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净用地面积的比率。

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为:容积率 Σ=Σ 地上总建筑面积 ÷ 净用地面积

2.2 超低能耗建筑容积率计算的特殊规定

为了鼓励开发商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市在容积率计算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符合本市相关技术要求并经审核通过的,其外墙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但其建筑面积最高不应超过总计容建筑面积的 3% ;采用外墙保温一体化(仅采用内保温一体化的除外)的建筑项目符合本市相关技术要求并经审核通过的,其外墙保温层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但其建筑面积最高不应超过总计容建筑面积的 1% 。

三、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竣工测量时容积率计算的实际案例分析

3.1 案例项目概述

以市闵行区新城梅陇社区某地块住宅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 61326.1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 123202.2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 110027.2平方米。本项目采用了多项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如高效保温隔热技术、高气密性技术、热回收新风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达到了市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要求。

3.2 竣工测量内容

3.2.1 准备工作

3.2.1.1 收集资料

收集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规划文件、控制点资料等,了解测量范围、精度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

3.2.1.2 仪器设备检查

对全站仪、水准仪、GPS 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进行检查、校准,确保仪器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要求。准备好测量所需的工具,如棱镜、水准尺、三脚架等。

3.2.1.3 人员组织

安排专业测量人员,明确分工,确保测量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2.2 控制测量

3.2.2.1 控制点测量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全站仪或 GPS 接收机等仪器,通过测量角度、距离或坐标等方式,对控制点的位置进行精确测定。

3.2.2.2 加密控制点

根据测量区域的大小和地形条件,在原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布置一些控制点,以满足后续测量工作的需要。加密控制点的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2.3 地形及建筑物测量

3.2.3.1 地貌、地形测量

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仪器,沿地形变化处、地物边界等进行测量,获取地形点的高程和平面坐标;对测量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桥梁、水系等各类地物进行测量,绘制地物的形状、位置和相关尺寸。测量时应注意地物的特征点和边界点的测定,确保地物绘制的准确性。

3.2.4 建筑物测量

3.2.4.1 建筑物定位测量

采用全站仪或 GPS 接收机等仪器,根据设计图纸和控制点坐标,精确测定建筑物的角点坐标和轴线位置,检查建筑物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是否相符。

3.2.4.2 建筑物细部测量

对建筑物的边长、门窗位置、层高、室内外地坪高程等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详细尺寸和高程信息。测量时应注意测量精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5 成果整理

3.2.5.1 数据处理

将外业测量获取的数据导入计算机,采用专业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平差计算、坐标转换、图形绘制等。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5.2 绘制竣工图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绘制竣工测量图,包括地形图、建筑物平面图、四至图等。竣工图应符合市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标注清晰、准确,能够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

3.3 容积率计算过程及结果

根据市超低能耗建筑容积率计算的相关规定,该项目外墙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的部分为总计容建筑面积的 3%,即 2840.6平方米。在竣工测量中,通过对建筑外墙面积的准确测量和计算,确定了不计入容积率的外墙实测面积为2838.3 平方米。

则该项目的实际计容建筑面积为:110027.2-2838. 3= 107188.9 平方米。

该 项 目 的 容 积 率 为: 地 上 总 计 容 建 筑 面 积 ÷ 净 用 地 面 积 Σ=Σ 107188.9÷61326.1= 1. 75% 。

如果该项目不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按照常规建筑容积率计算方法,其容积率为:地上总计容建筑面积÷净用地面积 =110027.2÷61326.1=1.79% ,计容建筑面积为 110027.2 平方米。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后,该项目的计容建筑面积减少了2838.3 平方米,容积率降低 0.04% ,居住舒适度得到了提高。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市提出力争 202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建造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及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本项目预期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1614.78 吨。

3.4 案例总结

通过对该案例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超低能耗建筑在计算容积率方面的政策规定,能够有效激励开发商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节能措施,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同时,通过合理运用容积率奖励政策,可以在不增加土地使用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建筑的可售面积,提高开发商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建筑节能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此外,在竣工测量中,准确测量和计算超低能耗建筑的外墙面积等相关数据,对于保障容积率计算的准确性和政策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需要测量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目前全国其他省市也开始使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如内蒙古《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B15/T 3632—2024)实施时间为 2024.1.1 ;河北《超低能耗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DB13(J)/T 608-2024)实施时间为2025.3.1 等。

四、结论

4.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竣工测量中容积率的应用和技术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超低能耗建筑在计算容积率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容积率,提高居住舒适度,同时实现建筑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二是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环保优势,在市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陆续展开。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沪建建材〔2022〕613

[2]《关于推进本市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建建材联〔2020〕

541 号

[3]《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 试行)》沪建建材联〔2019〕157 号

[4]《超低能耗建筑又有“新创新”首个全外保温项目通过超低能耗

评审》

[5]《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

[6]《建筑工程“多测合一”技术标准》(DG/TJ08-2439-2024)

[7]《市建筑面积计算规划管理规定》规划资源建〔2021〕36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