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寻主流价值的艺术编码

作者

卫子墨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一、引言

在当代影视文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特殊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它们不仅需要传递正确的思想导向,还需具备艺术感染力,以吸引观众并引发情感共鸣。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真实事迹为创作蓝本,凭借独特的叙事策略,将张桂梅为山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生动呈现,成功实现主流价值与艺术魅力的深度融合,成为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优秀范例。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叙事技巧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山花烂漫时》的叙事策略,探寻其实现主流价值艺术编码的成功路径。

二、叙事结构:线性与多元交织的架构设计

2.1 线性叙事:搭建故事发展的坚实框架

《山花烂漫时》采用以时间为序的线性叙事结构,这种叙事方式如同一条清晰的脉络,将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的艰辛历程有条不紊地展开。从最初萌生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到四处奔走筹集资金、面临师资生源困境,再到带领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高考梦想,剧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推进。例如,剧中详细刻画了张桂梅在不同阶段为解决学校经费短缺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先是向政府部门申请拨款,在遭遇困难后又亲自外出募捐,每一个情节紧密相连,逐步推动故事走向高潮。这种线性叙事为故事搭建了稳固的框架,使观众能够清晰理解故事发展脉络,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与感染力。

2.2 多元线索:丰富剧情层次与主题内涵

在以张桂梅创办学校为主线的基础上,《山花烂漫时》巧妙地融入多条副线,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元,主题内涵得以深化。学生们的成长故事是其中一条重要副线。剧中通过展现谷雨、蔡桂芝等性格各异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丰富了剧情内容,更从侧面凸显出山区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例如,学生谷雨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学生个体的困境,更折射出山区众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艰难处境,从而强化了教育扶贫主题的表达。

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副线之一。剧中刻画了姚小山、蔡虹等教师在面对艰苦环境和教学压力时的思想波动与成长转变。姚小山最初对山区教学环境有所抵触,但在与张桂梅的共事过程中,逐渐被她的精神所感染,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师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出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此外,与当地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互动等线索也被有机融入剧情。这些副线与主线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生动的山区教育生态系统。不同线索之间的交叉互动,增加了剧情的复杂性与趣味性,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

三、人物塑造:立体鲜活的群像构建

3.1 主角形象:平凡与伟大的完美融合

张桂梅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其形象塑造极具感染力与创新性。《山花烂漫时》摒弃了传统主旋律作品中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刻板塑造方式,而是将张桂梅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烟火气的普通人。她怀揣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让山区女孩能够接受教育,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伟大的精神令人敬仰。然而,她并非没有弱点与情感。面对学生的辍学、家长的不理解以及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她会感到无奈、焦虑甚至愤怒;在身体遭受病痛折磨时,她也会展现出脆弱的一面。

例如,剧中有一幕展现了张桂梅在得知学生因家庭贫困即将放弃学业时,焦急地前往学生家中劝说。她在学生家中与家长耐心沟通,眼中满是焦虑与无奈,甚至因情绪激动声音微微颤抖。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她对学生的关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使观众深刻感受到她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这种将平凡与伟大相融合的塑造方式,让张桂梅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使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2 群像塑造:个性鲜明的相互映衬

除了主角张桂梅,《山花烂漫时》对其他人物的群像塑造同样十分出色。教育局局长周善群,在剧中看似与张桂梅意见不合,经常产生争执。但实际上他内心深处十分支持张桂梅的事业,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校面临资金短缺、场地扩建等难题时,周善群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展现出一位务实、敢担当的教育工作者形象。

新任副县长马永强,爱打官腔却不失实干精神。在女高建设过程中,他初期对项目有着迟疑和退缩,但通过与张桂梅的不断接触,逐渐被她的执着所打动,最终积极投入到发展女高的工作中。

学生们的形象在剧中也各具特色。谷雨性格坚韧,面对家庭贫困的困境,依然努力学习,不向命运低头;蔡桂芝好强上进,在学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山区教育人物群像。他们各自的故事线相互交织,在展现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也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山区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进一步丰富了剧情内容,深化了作品主题 。

四、主题表达:深刻时代精神的传递

4.1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诠

《山花烂漫时》的核心主题之一是教育扶贫,深刻展现了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重要作用。剧中通过描绘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的艰辛历程,以及女高学生们在接受教育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生动地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张桂梅深知,对于山区女孩来说,接受教育是她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她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困难,为女孩们提供了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在女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培养独立人格。学生们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实现了从贫困家庭的女孩到社会有用之才的华丽转身。例如,剧中的学生李芳,原本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在进入女高后,在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继续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这一主题的呈现,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教育扶贫的显著成效,更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凸显了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意义 。

4.2 女性力量:追求平等与自我价值的时代彰显

剧中通过对张桂梅以及众多女高学生、教师的刻画,充分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勇敢和智慧,传递了女性追求平等与自我价值的时代精神。张桂梅作为女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山区女孩们树立了榜样。她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坚信女性同样有接受教育、追求梦想的权利。在创办女高的过程中,她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和阻碍,毫不退缩,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女高的学生们在张桂梅的影响下,也逐渐觉醒,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了诸多困难,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坚韧与成熟。例如,学生王梅在面对家庭重男轻女思想的压力时,坚持自己的求学之路,努力学习,最终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剧中的女教师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叙事技巧:细节与情感的巧妙运用

5.1 细节刻画:增强故事真实感与感染力

细节是电视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山花烂漫时》在细节刻画方面下足了功夫,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山区教育世界。从学校简陋的教学设施,如破旧的桌椅、斑驳的黑板,到学生们破旧的校服;从张桂梅粗糙的双手、贴满膏药的身体,到她办公室里堆满的教案和药品,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山区教育的艰苦环境以及张桂梅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例如,剧中多次出现张桂梅用手包裹着创可贴批改作业的画面,这一细节不仅反映了她长期劳累导致双手受伤的身体状况,更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此外,剧中对山区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如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传统习俗等,也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与可信度,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剧中人物的艰辛与坚守 。

5.2 情感渲染:引发观众深度共鸣

情感渲染是《山花烂漫时》叙事的一大亮点,通过巧妙的剧情设置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剧中充满了各种真挚的情感,有张桂梅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如她在学生生病时悉心照料,整夜守在学生床边;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开导,给予她们温暖与鼓励。有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们对张桂梅的敬爱与依赖,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将张桂梅视为母亲般的存在。还有家庭情感的展现,如学生们与家人之间的牵挂与矛盾,有些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与家人产生分歧,但最终在张桂梅的帮助下,化解矛盾,获得家人的支持。

这些情感线索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温暖而感人的情感网络。例如,在女高学生参加高考的情节中,通过展现张桂梅与学生们相互鼓励、加油助威的场景,以及学生们在考场上紧张而专注的神情,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不禁为之动容。这种强烈的情感渲染,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

六、结论

《山花烂漫时》凭借其独特的叙事策略,成功地将张桂梅的感人故事搬上荧幕,实现了主流价值与艺术魅力的完美结合。在叙事结构上,线性与多元线索交织,既保证了故事的清晰发展,又丰富了剧情层次与主题内涵;人物塑造方面,立体鲜活的主角与群像,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的魅力与精神力量;主题表达上,深刻挖掘教育扶贫和女性力量等时代主题,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叙事技巧上,细节刻画增强真实感,情感渲染引发共鸣。

在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创作面临创新挑战的当下,《山花烂漫时》的成功启示我们,主旋律作品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必须立足现实,关注时代热点,以真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和巧妙的叙事来打动观众,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 朱晓晗 赵磊 : 主旋律电视剧的“破圈”路径探析——以《我们这十年》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 2024(4)

[2] 张剑、覃文祎:《< 山花烂漫时 > 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与叙事策略研究》[J]. 视听,2024 (3).

[3] 戴清、石天悦: 新时代英模剧破题:向现实扎根,向艺术生长 新华网 2024.09.30

[4] 沈鲁、邬晨悦 : 近年国产热门主旋律电视剧的情感传播 [J]. 教师博览2023(32)

[5] 陈政君 张云阁 :《山花烂漫时》:山区教育叙事与红色精神赓续的艺术呈现 [J].当代电视 2024( 12)

[6] 冷成琳:《山花烂漫时》:人物有依据,创作有底气,戏剧有升华 [J]. 中国广播影视 2024(19)

作者简介:卫子墨 ,2006 年8 月 ,女 ,汉族 ,安徽省合肥市 学历: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