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测量与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赵佳

陕西科技大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佛系”现象,即部分学生表现出一种无欲无求、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产生影响。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韧性和乐观等维度。本研究通过测量佛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旨在揭示其特点和差异,并探索提升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 1264 份,回收有效问卷 1264 份。其中,男生670 人,女生594 人;农村生源813 人,城镇生源451 人;独生子女374 人,非独生子女890 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张阔等研究者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积极心理资本的测量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若干题目,采用Likert 5 点量表计分,1 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佛系程度的测量采用单题项自我评估,1 表示“非常不同意自己很佛系”,5 表示“非常同意自己很佛系”。使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 检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1 所示,大学生在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积极心理资本总体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99±0.78、4.82±0.85、4.28±0.62、5. 16±0 .91 和 4. 79±0 .60,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佛系程度的平均得分为2.92±1.05,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中等佛系水平。

表1​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描述性统计

)不同群体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差异分

1. 性别差异

如 表 2 所 示, 男 生 在 希 望 (4,99±0,78) )、 自 我 效 能(4. 89±0. .89)、 韧 性(4. 33±0. .61)、 乐 观(5.14±0.92)和积极心理资本(4. 82±0.61) )上的得分均略低于女生,但差异仅在自我效能上达到显著水平(t=2.769, p<0. 01) ),表明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强。

表2​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差异

2. 生源地差异

如表 3 所示,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希望(5. 00±0.71) )、自我效能(4. 79±0. 84)、韧性 (4.29±0.61) )、乐观(5.15±0.88)和积极心理资本(4. 79±0.57; )上的得分与城镇生源大学生相比,仅在自我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t=-2. .181, p⟨0.05) ),表明城镇生源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强。

表3​不同生源地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差异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如表 4 所示,独生子女在希望(5. 10±0.72; )、自我效能(4. g0±0. .92)、韧性(4.32±0.61)、乐观(5.25±0.94)和积极心理资本( )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希望、自我效能和积极心理资本上差异显著(t=2.635, Δp<0 .01 ;t=2.025, πp⟨0. .05 ;t=2.673, p<0.01) ),表明独生子女的希望、自我效能和积极心理资本总体水平更高。

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差异

(三)佛系程度与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分析

如表 5 所示,佛系程度与希望 (r=-0. .166, p<0. 01) 、自我效能( ⋅=-0 .247, p⟨0.01⟩ )、乐观 (r=-0.240 ,p<0. 01) 和积极心理资本总体( :r=-0 .167, p≪0. .01)呈显著负相关,与韧性(r=0.220, p<0. 01) 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佛系程度越高,大学生的希望、自我效能、乐观和积极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越低,而韧性越强。

表5 佛系程度与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分析

四、讨论

(一)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佛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佛系程度越高,其希望、自我效能、乐观和积极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越低,而韧性越强。这可能是因为佛系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容易采取一种消极应对的方式,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目标追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希望、自我效能和乐观等心理资本的发展。然而,他们在韧性方面的表现却相对较好,可能是因为佛系态度使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保持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不会过度焦虑和紧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韧性。

(二)不同群体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差异

1. 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强,这可能与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教育方式有关。女性通常被鼓励更加关注自我发展和能力提升,因此在自我效能方面表现更好。而男生在佛系态度的影响下,可能更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

2. 生源地差异:农村生源大学生的韧性更强,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有关。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培养了较强的韧性。而城镇生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优越,面对困难时可能更容易退缩,韧性相对较弱。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独生子女的乐观程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对生活持有更乐观的态度。而非独生子女需要与兄弟姐妹分享家庭资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更多的竞争和压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乐观程度。

(三)提升佛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策略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资本的重要性,掌握提升心理资本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针对佛系大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目标追求。

2. 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术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希望、自我效能和乐观等心理资本。同时,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 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针对不同群体的佛系大学生,高校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例如,对于女生,可以重点提升她们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她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对于农村生源大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韧性优势,引导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提升其他心理资本;对于独生子女,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4.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资本发展。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学校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佛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进行测量和分析,揭示了其特点和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发现,佛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状况等差异。佛系程度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高校应重视佛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发展,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等策略,提升佛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 ]张阔 , 张赛 , 董颖红 . 积极心理资本 : 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J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8(01):58-64.

[2] 李扬.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D].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202

[3] 马红宇,张建新. 佛系青年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 青年研究,2019, (3): 45-

[4] 方盈 , 黄兰斐 . 获得感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14(03):38-48.

[5] 程淑华 , 孟熙 .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策略 [J]. 理论观察 ,2024(0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