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实践的教学策略探索
刘伟佳
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常峪口小学 075000
引言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阶段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兴趣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他们未来对语文学习的态度。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通常有着色彩鲜明的图画、生动有趣的内容、简洁易懂的语言,这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相契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绘本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降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难度,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为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需重视绘本阅读的教学。
一、合理选择教学绘本
低年级进行语文绘本阅读的学习,首先要确保绘本选择的合理性,从而才能发挥其教学价值。在选择绘本时,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其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及具体的教学目标相契合,以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为例,其核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认识与四季相关的词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就应围绕这一目标,挑选以四季为主题并能够展现四季不同景色和特点的绘本。如《四季的变化》这本绘本,文字简洁、画面生动,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典型景象和动植物活动,学生在阅读这本绘本时能进一步直观地感受四季的变化,体悟大自然的美好与意趣,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契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绘本内容,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识字量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对复杂的情节和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因此,为他们选择的绘本应画面简洁明了、色彩鲜艳,文字要少且情节有趣。教师可选择《小熊宝宝》系列绘本,这个绘本画面可爱、线条简单,讲述的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轻松理解故事内容,还能从中学到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的细节、梳理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课文讲述了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指引下,历经波折找到青蛙妈妈的故事。为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搜索相关绘本进行教学,让学生配合课文进一步拓展对蝌蚪、青蛙的形象了解。而在这一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的画面和简单情节,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青蛙妈妈的区别。如“小蝌蚪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借此让学生仔细观察绘本中对小蝌蚪初始形态的描绘,知道它们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又如“它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动物?”以此让他们在绘本中逐一找出鲤鱼妈妈、乌龟等动物,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路径。还可以提问“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回顾整个故事,总结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这样的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三、实施情境创设教学方法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和图画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具体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感,加深对绘本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为例,课文讲述了人们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赞扬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教师可以找与雷锋相关或者与乐于助人精神相关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如绘本《乐于助人的小刺猬》,讲述了小刺猬做了很多好事,他却没有接受大家要授予他的荣誉,也不在意大家多么感谢他。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个绘本时,教师可以配上舒缓、感人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温暖、互助的氛围,然后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如“同学们,你们瞧绘本里的这只小刺猬,看到松鼠太太捡松果很费劲,就主动上前帮忙,一趟又一趟地把松果运到松鼠太太家,它这种热心助人的样子,是不是和雷锋叔叔很像呢?”这样引导学生将绘本中的人物与雷锋叔叔联系起来,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如果你是绘本里的被帮助的一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深刻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和意义,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雷锋叔叔的精神,激发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意愿。
四、推进亲子绘本阅读活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推进家长参与到绘本阅读中,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巩固在学校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知识,使绘本阅读的效果得到有效延伸。
例如,教师向家长推荐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主题应积极向上,画面要温馨、语言要生动,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中讲述了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互相表达爱的故事,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在共读中感受亲情;《我爸爸》《我妈妈》绘本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父母的形象,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增进亲子感情。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亲子绘本阅读打卡活动,设定一个月时间段,鼓励家长每天陪孩子进行至少 20 分钟的绘本阅读,并在班级群里打卡分享。对坚持打卡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进行绘本阅读学习。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发挥绘本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等教学价值,教师应合理选择绘本,确保绘本内容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相契合。同时,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绘本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实施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绘本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场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推进亲子绘本阅读活动,营造全方位的阅读氛围,进而巩固和拓展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 银 萍 . 小 学 低 年 级 绘 本 阅 读 教 学 的 有 效 路 径 [J]. 语 文 世界 ,2025,(07):60-61.
[2] 葛 帆 远 . 低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中 绘 本 的 应 用 技 巧 [J]. 文 科 爱 好者 ,2025,(01):198-200.
[3] 陈龚纯 .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的有效路径 [J]. 语文世界 ,2024,(30):48.
本文系:张家口市教育装备“十四五”规划课题图书馆专项课题《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No. ty2404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