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政府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王臣 崔雨珊 马云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

   

一、引言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因此,我国积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政府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基于文献研究法及 AHP 专家赋权法设计问卷,经预调查修正后形成包含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内外部环境及背景信息四个维度的正式问卷。

采用多阶段抽样,首先按我国四大地区(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建立抽样框,然后通过配额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4038 份,回收有效问卷2719 份(有效率 90.75% )。问卷 Cronbach’s α 系数达 0.936,KMO 值为 0.917,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 119912.158,显著水平达0.000,量表总体效度较高。

三、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概述与数据处理

灰色关联度算法是灰色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方法,通过考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性或相异性,即所谓的“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

(二)数据分析

表 1 性别、政府对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的关联度

由表 1 可以看出,“政府对创新创业的保障程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最显著,“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其影响最小。

表​2​​就读学校地区、政府对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的关联度

表 2 显示,分评价项观察,“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中部地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分数影响显著;不分评价项观察,政府因素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分数影响显著,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表​3​​学校类型、政府对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的关联度

表 3 显示,分评价项观察,“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显著,“政府对创新创业的保障程度”对普通高校学生影响显著;不分评价项观察,政府因素对普通高校学生的能力影响显著。

表​4​​年级、政府对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的关联度

表 4 显示,分评价项观察,“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对年级为大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影响程度最大,“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大一、大三学生影响程度最大,“政府对创新创业的保障程度”对研究生影响程度最大,“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大二、研一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程度最大;不分评价项观察,政府因素对大一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显著。

表​5​​专业大类、政府对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的关联度

表 5 显示,分评价项观察,“政府对创新创业的保障程度”对军事类学生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最大,“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对艺术类学生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最大,“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医学类学生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最大,“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教育、理工、文史哲、法学、农学、经管类学生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最大;不分评价项观察,政府因素对文史哲类学生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最大。

表​6​​政府层面对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的关联度

由表 6 可以看出在政府层面,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关联度最高,可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三)分析总结

政府因素中“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分数影响最显著。分影响因素来看,“政府对创新创业的保障程度”对普通高校、研究生、军事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显著,“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双一流、大一、大三学生的影响显著,“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对大四、艺术类学生的影响显著,“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大二、研一、教育、理工、文史哲、法学、农学、经管类、中部地区学生能力综合分数影响显著。

四、研究结论

(一)相关政策落实滞后

出台的相关政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关联度较高,关联系数达0.730,但目前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在政策出台后执行效率较低,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较为普遍,且高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偏离政策目标等。

(二)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联系数为 0.734,但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发展仍处于全面推进阶段,存在宣传不足、补贴落实不到位、政策条文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社会对于创新创业认可度仍不高,亟待完善改进。

(三)区域支撑力量不平衡

我国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主要方向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就目前来看,东部地区创新创业发展最好,西部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创新创业发展滞后,反映出区域间对于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重视程度及保障程度有明显差异,区域支撑力量不平衡。

五、优化策略

(一)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政府应制定专项法规保护大学生创业项目专利,同时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以降低初创企业负担。拓宽融资渠道,整合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及民间资本,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创业风险救助机制,通过创业失败补贴、商业保险补助等方式减轻创业失败负担。此外,应为创业失败大学生提供就业援助和职业培训,帮助其重新融入市场,并鼓励地方政府试点创新帮扶措施,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要广泛宣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渠道积极传播大学生创新创业正能量,分享优秀案例以提升社会认可度。同时,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并做好政策宣讲,推动大学生充分利用税费减免和企业登记等支持政策。

(三)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

发挥财政和税收政策作用,支持天使投资与创业投资发展,重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应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市场化、商业可持续融资支持,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立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 [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21-123.

[ 2 ]陈 敏 .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能 力 现 状 及 提 升 措 施 [ J] .商 展 经济 ,2021(09):71-73.

[3] 李莉 , 崔静 , 陈娜菲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现状及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ABC-BP 神经网络模型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09):47-51.

[4] 许文刚 , 艾小全 . 西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培养体系研究 [J]. 内江科技 ,2021,42(09):117-118+137.

[5] 南洋.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黑龙江科学 ,2021,12(11):90-91.

[6] 杨辉 , 夏凌云 , 苑婧婷 , 张永强 , 郗茜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与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1,12(03):111-120.

基金项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学质量工程改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编号:JYJG201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