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主题意义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慕欢

长雅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围绕特定主题,用英语完成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作和成果交流等一系列项目任务。依据《课标》要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而非将教师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水平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课时限制和中考压力等原因,现行的写作教学仍采用传统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语法错乱、表意不清、逻辑不通、缺乏感染力等问题。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满,想要提升写作能力却又不知从何做起。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型高效的写作教学方式。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1.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真实的情境为背景,围绕特定主题,通过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来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其特征是: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形式、以成果展示为任务、以意义建构为目标( 汤红艳,2024)。

2. 主题意义

语篇的主题意义是语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或者语篇所阐述内容的深层含义。语篇的主题意义可以是创作者视角下的真情流露,可以是读者依据自己的人生观、兴趣爱好或生活经历等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我们应当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语篇主题的价值和意义(程晓堂,周宇轩,2023)。

基于主题意义的项目式学习

基于主题意义的项目式学习是在项目式学习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探究主题意义的重要性,强调项目选择和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及社会热点,确保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和意义性。就写作教学而言,既要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也要引导其通过写作恰当表地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三、基于主题意义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价值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建构的知识比被动接受的知识更持久更深远。

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也是对文化内涵深刻领悟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各自想法,最终得出最佳方案,不仅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突破英语作文中无话可说的困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学科素养的全面落实。

四、基于主题意义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 一) 分析单元主题,探究主题意义

本单元的话题是文学和音乐,属于主题语境“人与社会”范围下的“文学与艺术”。其中Section A 部分主题是文学,Section B 部分主题为音乐,本案例重点聚焦A 部分,即文学的话题。首先,教材主题图呈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小妇人》《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雾都孤儿》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场景片段,引入单元主题。接下来是两个听力任务和一个对话任务,介绍名著内容,谈论读书心得。最后阅读板块是一篇读书报告,不仅描述了阅读感受,还探讨了作品的精神内核与意义。本部分的主题意义为,赏读经典的外文文学作品,学会与他人探讨和交流文学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申来看,国内外的优秀作品都值得学习品味,既有助于自身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二)提出驱动性问题

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驱动性问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案例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创设了真实情境。为迎接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班内新设立了图书角,并在五月份开展图书分享月活动,要在英语课上向同学们分享喜爱的经典文学作品。在此情境下提出驱动性问题:如何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分享和推荐喜爱的文学名著?

(三)制定项目任务

项目式学习要有清晰的目标为引领(胡佳怡,2019),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因此,围绕“如何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分享和推荐喜爱的文学名著?”这一核心驱动问题,进一步细化学习任务如下:

通过教材学习,掌握基础的词汇和句型;

确定要分享的名著名称,梳理主要内容,分享讨论作品内核和个人感受;

学习英语读书报告的撰写形式,完成读书报告;

通过读书分享,增进对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认识,增强文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实施项目

1、写作前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六本英文名著,学习如何用英文表达作品主要内容和交流读书心得,并积累基础词汇和句型。

2、初次写作

在作业和相关阅读资料中学习积累拓展句型,并进行简单的读书分享写作。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汇总组员们积累的好词好句,讨论汇总个人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3、阅读课上强化学习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梳理《老人与海》的作者、获奖情况、创作背景等信息,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以下为一个示例。

课中,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和总结读书报告的篇章结构以及每段的内容要点。同时,教师带领学生探讨《老人与海》的精神内核与意义,感受文学名著的魅力。此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总结,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读书报告中还可以呈现哪些内容,让自己的读书报告更加充实和丰富。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读书报告,向外国朋友推荐中国名著《西游记》。小组讨论,梳理主要内容,分享个人心得,讨论作品的精神内核,并完成本组的读书报告

4、二次写作

除了小组共同完成的读书报告,另需独立完成一篇读书报告,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

(五)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课后也可通过视频、海报、小红书图文分享等方式进行美化和完善。小组和个人的优秀作品在教室展板或智慧课堂平板上展出。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周宇轩. 2024 主题、话题、主题意义概念辨析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1-5.

[2] 胡佳怡. 2019 从“问题”到“产品”: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J]. 基础教育课程,(9):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