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研究
闫晓峰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辛店初级中学 730500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学困生问题愈发凸显。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且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存在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对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冲击。初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肩负着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使命。因此,研究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第一:家庭环境不良,部分学困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家庭关系紧张的家庭,缺乏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缺乏安全感,进而影响学习。第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过低,采用简单粗暴或过度溺爱的方式教育孩子。高期望值可能导致孩子压力过大而产生抵触情绪;溺爱则让孩子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第三:家长自身文化水平限制: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学习氛围,甚至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
2、学校因素;第一,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困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第二,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学校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困生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信心。第三:班级管理不完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能忽视对学困生的关注,导致他们在班级中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3、学生自身因素,第一:学习基础薄弱:部分学困生在小学阶段就存在学习漏洞,进入初中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增多,导致他们难以适应,逐渐掉队。第二:学习兴趣缺失:由于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第三,自信心不足:长期的学习困难和成绩不佳让学困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形成“越学不好数学就越不想学,越不想学就越学不好”的恶性循环。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加强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合力
1. 定期开展家长会: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双减政策要求,让家长了解学困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和学习表现。同时,针对学困生的成因和特点,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建议,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2.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利用微信、QQ 等网络工具建立家校沟通群,方便班主任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班主任可以通过平台分享学困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点滴,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例如,家长可以向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困难,班主任则根据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学校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优秀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提供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更好地支持学困生的学习。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1. 深入了解学生:班主任要通过与学困生谈心、观察课堂表现、分析作业等方式,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个体差异。例如,有的学困生可能对数学感兴趣,但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学困生可能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为他们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困生的个体差异,班主任可以与学科教师共同为他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应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可以安排一些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对于学习兴趣缺失的学困生,可以引导他们从感兴趣的学科入手,逐步培养学习兴趣。
3. 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让学困生在小组中得到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三)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
1.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让学困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关爱,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可以组织班级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困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可以结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情绪管理、自信心培养、学习压力缓解等。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困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心理韧性。
3. 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困生,班主任可以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合作,为他们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况,采用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例如,对于因学习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困生,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暗示、成功体验等方式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
三、结论与展望
在实践中,班主任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同时,学校也应为班主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通过家校合作、个性化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方法指导以及课后服务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学困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重拾信心,提升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春燕 . 走出困境 点燃激情——初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J] 求知导刊,2023 (19) :23-25
课题信息: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研究》,已被列为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立项号 : DX[2024]JKS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