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张振康
开平市第五中学 529388
引言
五育并举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传统单一的学科教育向全方位、多元化的育人模式转变,特别是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其意义尤为重要。农村地区的教育普遍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资源匮乏、家庭教育薄弱等诸多困难,这使得五育并举理念的落实更具挑战性。然而,随着社会对教育全面性和综合性要求的提高,农村初中班级管理者和教师逐渐意识到,仅仅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在五育并举的视域下加强班级管理,成为当前农村初中教育面临的迫切课题。本文将探讨五育并举视域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为改进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一、五育并举视域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困境分析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面临多重困境。首先,重实践轻理论,全面育人难保障。教师往往过于侧重学科教学任务,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系统实施,缺乏理论引导下的育人策略,导致育人目标落地困难。其次,分数独大,全方位育人难实现。传统教育模式仍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学生和家长普遍对学业成绩高度重视,进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发展。再次,班级活动边缘化,全过程育人难凸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持续投入,班级活动形式单一、参与度不高,难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最后,家庭教育未到位,全员育人难合力。农村家长对五育并举理念认知不足,重视成绩轻视综合素质,且家校沟通机制不健全,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难以形成,制约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二、五育并举视域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突破路径
要解决以上困境,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出相应的突破路径
1.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育人保障
学校应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强化教师对五育并举理念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使教师不仅具备学科知识,还能系统地实施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学校可以引导教师将五育并举的理论与实际班级管理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外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提高实践效果,还应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推动五育理念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落实,逐步形成理论指导、实践跟进、反思提升的良性循环体系,增强教师育人工作的整体协同效能。
2. 打破分数独大,全方位育人实现
学校应调整教育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依赖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成绩,而应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定期组织体育比赛、艺术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激励学生多元化发展,避免片面追求学术成绩。同时,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给予个性化激励,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通过丰富的评价维度和多元激励方式,推动形成尊重差异、鼓励探索、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3. 强化班级活动,凸显全过程育人
班级活动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将班级活动纳入常规管理,并确保这些活动在各个学期中有序开展。例如,可以通过定期的文化艺术节、体育竞技、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同时,班主任和教师要确保这些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应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部分活动,增强其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通过活动成果展示、总结反思等环节促进能力提升,实现从活动设计到执行再到评价的全过程育人目标。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全员育人合力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者,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帮助家长理解五育并举的重要性,培养家长的教育理念。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可以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确保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两个环境中都能得到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学校还可借助微信、校讯通等平台,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及时共享与反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成长过程,真正实现“教育合力”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5. 多元化的管理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积极性
现有的班级管理评价标准单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关注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合学业成绩、德育表现、体育成绩、艺术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全面发展的意识。同时,应动态调整评价指标,确保其科学性与适应性,并建立反馈机制,使学生能在评价中找到自我提升的方向,形成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成长路径。
三、五育并举视域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大背景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中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维度。而是要将目光投向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承担起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职责。在品德培养上,班主任需将德育目标巧妙渗透于日常班级活动中。从每日的考勤、课堂纪律管理,到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都应融入正向引导。比如开展“文明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良好行为习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方面,班主任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情绪状态与心理变化。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与喜悦,营造包容、理解的班级氛围。同时,建立与家长的密切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身体锻炼不容忽视。班主任可组织班级体育竞技活动,如趣味运动会、篮球友谊赛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坚韧意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天的运动量。艺术兴趣培养能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通过举办班级文化艺术节,涵盖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挖掘艺术潜能,提升审美能力。劳动教育也是关键一环。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志愿服务,如打扫校园卫生、绿植养护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责任感。
为更好地记录和评价学生在五育方面的表现,可采用“班级积分制”,根据学生在品德、学习、体育、艺术、劳动等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给予相应积分,定期总结表彰;也可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作品、荣誉证书等,直观呈现学生成长轨迹,激励学生在各领域持续进步,实现从传统“管”到全面“育”的班级管理模式转变,构建充满人文关怀、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的育人环境。
四、五育并举视域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成效评估与反馈机制
五育并举的实施不仅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班级管理的效果应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来评估,而不仅仅依赖于学业成绩的单一标准。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德育活动评估、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体育成绩评估等多维度的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可设置艺术素养展示、劳动成果汇报、社会实践表现等维度,构建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此外,评估方式应注重多主体参与,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评定,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增强其反思能力与责任意识。评估结果不仅要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还要为班级管理提供改进的依据。可以通过成长档案袋、学生发展报告单、家长沟通手册等形式,动态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并促进家校合作,形成闭环式反馈系统。
通过及时的反馈,班级管理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管理策略和教育方法,进一步优化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例如,对于心理状态波动的学生可加强个别关注和心理疏导;对于在美育或体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则应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展示平台,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五、结论
五育并举理念的实施对于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还能够推动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然而,当前农村初中在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不足等多重困境。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这些突破路径,农村初中的五育并举理念将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加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农村初中的五育并举工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学生的健全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国艳. 制度分析视野中的学校变革[D]. 山东师范大学,2007.
[2] 黄瑾 . 农民城的教师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 陶建群 , 王志远 , 等 . 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北京市房山区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J].人民论坛 ,2010,(07):49-52.DOI:10.16619/j.cnki.rmlt.2010.07.023.
【课题项目 δl 本文是开平市德育课题《“五育并举”视角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与优化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PDY20230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