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数学“读思达”教学法范式初探
黄金波
福建省南安市成功中学,362312
一、农村中学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与“读思达”教学法引入
1.1 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我校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遭遇三大难题:约 60% 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基本运算和图形认知;部分学生因家庭和社会因素缺乏动力,认为数学无用;自主学习能力差,缺少辅导资源,难以理解新教材中的抽象概念。
1.2“读思达”教学法的引入背景
新课标高度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读思达”教学法恰好与之相符,通过数学阅读、深度思考和规范表达培育核心素养。我校从 2025 年春季开启”读思达”教学改革,旨在通过系统性教学范式重构,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
二、“读思达”教学法范式解析
2.1 数学阅读:信息解构与知识建构
数学阅读包含三个层次:基础层关注定义和公式;分析层涉及识别逻辑关系;应用层联结新旧知识。教师使用“三问阅读法”帮助学生解构文本。
2.2 深度思考:思维进阶与问题解决
采用“情境驱动—问题链引导—多元探究”模式构建深度思考环节。以“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为例,教师设定“农村集市抽奖活动”情境,提出“如何计算中奖概”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概率模型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思维。
2.3 规范表达:思维可视化与成果输出
通过规范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图表表达直观呈现思维过程,建立“自评—互评—师评”三级评价体系,以及借助课堂展示、数学日记等载体将隐性思维转化为显性成果。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三的实践应用
3.1 计数原理章节教学实践
3.1.1 数学阅读环节
针对农村情况,教材例题调整为:“农户有 3 块水田和 2 块旱地,选择一块进行新品种试验,有多少种选法?若先选水田育秧再选旱地移栽,又有多少种选法?”学生通过识别关键词,快速理解分类和分步问题。
3.1.2 深度思考环节
探讨“农村电商快递配送”问题:某乡镇有 5 个自然村,快递公司需规划从中心仓库到各村的送货路线。引导学生思考“每天只送 3 个村,有多少种配送方案”“如何用分类思想简化复杂路线规划”通过 GeoGebra软件模拟路线组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
3.1.3 规范表达环节
采用“解题录像”教学法,要求学生录制讲解视频,重点关注条件分析、方法选择、结论推导的表述逻辑。教师利用 AI 语音分析工具,智能识别口语化表述并生成修改建议,提升表达规范性。
3.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章节教学实践
3.2.1 数学阅读环节
针对农村“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布置任务:分析近 5 年本地水稻收购价格,识别随机变量特征。学生绘制价格波动折线图,发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教师推送Kimi 平台“概率分布动态演示”微课辅助理解。
3.2.2 深度思考环节
设置“农村合作社保险决策”情境:合作社为 300 亩果园投保,利用历史灾害数据计算保费。学生分组建立泊松分布模型,模拟不同赔付方案下的收支,讨论风险与收益平衡。使用 Python编程自动化概率计算,加深对分布列性质的理解。
3.2.3 规范表达环节
开展“数学法庭”活动,学生扮演“精算师”“农户代表”“保险公司律师”等角色,围绕保险方案合理性展开辩论。教师使用豆包智能评价系统,从逻辑清晰度、术语准确性、论据充分性三个维度进行实时评分,生成个性化表达提升方案。
四、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
4.1 实施成效
半年实践后,试验班学生数学阅读效率提升 42% ,解决复杂问题测试平均分高于对照班 12.6 分。李某等后进生通过“读思达”小组,从只会基础题进步至能解综合题。教师团队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等专业能力上也有显著提升。
4.2 现存问题
4.2.1 资源适配性不足
目前,AI辅助工具如豆包、Kimi主要用于城市数学教学,缺少农村特色案例库。同时,多数数字教学资源需付费,学校采购时面临经费压力。
4.2.2 学生参与分化
约 30% 的学生因基础知识不牢固,难以跟上课堂节奏,常在深度思考和讨论环节选择“搭便车”,不积极参与。还有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和不自信,不愿参与课堂表达和交流,错失锻炼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
4.2.3 教师转型压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时,出现时间分配难题。该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但教师因缺少有效指导策略,在引导高阶思维活动时效果不佳。
4.3 优化完善策略
4.3.1 构建混合资源生态
利用 AI 高效创造能力,我们计划创建一个“农村数学问题库”,涵盖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同时,我们还将尝试开发一款智能辅导系统,提供即时解题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4.3.2 实施分层教学干预
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我们提供“基础阅读清单”和“简易思维导图模板”,强化基础知识。通过“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位学困生获得个性化关注。针对表达能力弱的学生,设计了书面到口头的逐步训练,旨在提高其表达能力,使其能在全班自信展示。
4.3.3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诊断技能,我们举办了“读思达”工作坊。教师将利用课例研磨和 AI 工具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实施“老带新”师徒机制,资深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以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五、结语
“读思达”教学法能提升农村中学生思维与数学素养,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通过技术应用、精准教学和持续教研,可助力构建新的农村数学教学生态。我们将探索AI 与“读思达”结合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1] 陈莉 .“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42(32):58-60.
[2] 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 年度课题《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农村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G145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