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技术研究
陈卓欢
湖南聚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湘潭 411100
输电线路是电力输送的关键,其稳定运行对电网安全、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都至关重要。因此,做好线路运行管理对供电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输电线路易受多变外部环境影响,分布广泛,沿线环境复杂,运行管理中监察难度大,容易出现漏洞。与变电站等设施相比,存在更多薄弱环节。相关单位长期致力于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尝试多种适应输电线路特点的管理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
1.1 存在的问题
(1)需提升作业人员责任意识。作为线路运行管理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线路巡视主要目的是发现并消除线路部件缺陷和周边环境威胁。然而,部分作业人员责任心不足,未能认真检查或准确判断问题,甚至未进行现场巡视就随意填写结果。这导致线路问题无法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影响了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需解决。
(2)线路技术资料管理需改善。线路施工设计和运行档案资料是运行管理的关键。若这些资料不完善,相关工作人员难以了解线路具体状况,进而不能对后续运行及管理提供正确指导。
(3)运行管理方法还不够科学。输电线路往往分布范围极广,且直接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故障具有季节性特点。与变电站设备集中不同,线路各部分受沿线环境影响不同。因此,应采取精细管理方法,掌握每一段线路的具体运行状况,以此更好地进行管理及维护。
(4)线路防护区管理措施需科学化。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线路防护区内违规建设频繁,电力管理部门制止和整改执行情况不佳,导致新的事故隐患和供电部门的难题。
(5)线路设施防外力破坏困难。输电线路多在偏远地区,杆塔接地和拉线被盗频发,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由于线路分布广泛,保护设施免受外力破坏难度大。
1.2 解决措施
(1)提升运行人员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运行人员责任意识,从思想教育入手。广泛宣传“输送好电、保护好线”的理念,帮助人员认识到保护线路的重要性。建立线路运行维护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记录并确认员工工作质量。推行责任线路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到个人,增强主人翁意识。
(2)规范技术资料管理。针对线路施工设计和运行档案资料管理,应系统编制移交明细表,并按规定移交资料要求。对资料缺失的线路进行复测,进而补充关键数据。梳理现有的各项资料,建立完善的“变更记录明细”等相关资料,以便查询线路的历年运行情况,优化运行维护工作。
(3)科学开展运行管理。合理安排输电线路运行及管理,包括日常管理、故障分析、定期检查、季节性巡视与检修消缺等。优化线路巡视,还能起到减少人力物力消耗的作用。根据线路缺陷、外部环境及季节特点,科学安排巡视周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线路缺陷,减少维护方面的投入。针对性管理特殊区域,如污区、林区等,提前进行预防措施。
(4)建立线路危险点档案。针对线路防护区内危险状况,下发有针对性的整改通知书,并据此开展主题宣传教育,设置安全警告牌。登记备案危险点,开展巡视检查,向地方安委会汇报,争取政府支持,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5)保护输电线路设施。积极调动沿线群众保护线路,与地方政府签订保护协议,完善保护网络,奖励保护工作突出的个体或集体。采用先进的防盗技术保护易被盗电力设施,如混凝土复合材料包裹拉线棒等。
2 输电线路故障处理技术
2.1 故障处理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力系统规模日益庞大,电压等级逐步提高,使得输电系统日趋复杂与庞大。电能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其供应是否可靠对社会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电网分布十分广泛,其运行方式可谓多种多样,直接处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无论在恶劣地形还是城市密集区域,输电线路都易出现故障。故障排查工作艰巨繁重,需及时准确判断故障位置以减少停电影响,保证正常运行。
国内 10kV~35kV 配网均以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等方式为主,其单相接地故障可占总故障数量 80% 左右。此类故障允许继续运行 1h~2h ,以增加供电可靠性并缩短用户停电时间。但长时间运行可能导致更严重短路故障,威胁线路和设备安全。因此,必须尽快检查出单相接地线路,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人工逐条线路拉闸法简单传统,但耗时长,影响供电可靠性。排查故障线路时,需拉开出线开关,严重影响用户正常用电。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影响社会经济,增加触电伤亡事故风险,损害供电企业形象。
随着社会进步,用电需求增加,电能成为重要战略资源。任何地点的线路故障都会影响社会活动。因此,必须快速准确找到故障线路,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故障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以及时且有效的解决线路问题,使供电尽快恢复正常。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问题受到高度关注,需要有效的故障定位手段。
2.2 故障处理对策
(1)保证采集数据准确无误是确保故障处理效果的基础与关键。现阶段大部分 110kV 及以上变电所都安装了故障数据采集装置,记录电力系统故障,提升故障位置辨识准确性。装置要求结果误差在 2km 以内,且不能存在相位判断错误。借助故障录波器可以对线路发生故障之前与之后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记录,继而为故障识别分析提供详细可靠数据。装置测试结果准确性受四个因素影响:设备模块连接准确性、整定阈值设置合理性、电力通道调整后装置核相及参数更新、输电线故障后事故分析及装备整定值计算。
(2)110kV 以上线路安装了系统保护设备,虽无法采集全部故障时刻信息,但结合标准化计算,可获取相对准确的故障定位信息。根据故障定位结果能确定故障点到变电站的距离,但不能确定具体发生故障的杆塔编号。因此,技术人员需统计线路台账信息,提升故障定位准确性。
(3)单相接地事故占线路故障大部分,因此获得准确的故障相位十分重要。仅靠技术人员巡线测定故障相位不现实。通过在杆塔上直接给出具体识别信息,可以减轻技术人员工作量,还能方便缺陷与故障统计工作。
(4)技术人员需在最短时间内找出事故位置,有效排除事故。故障信息发出指令后,技术人员需安排巡线查线工作,并对线路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统计,以此为故障的进一步排查与处理提供可靠支持。
(5)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数据库确定故障具体位置,广泛收集与故障有关的记录和参数,开展故障定位分析,根据误差比例测定故障区间,结合历史数据修改完善结果。
(6)巡线对故障排查和处理也有重要通,实际情况中主要由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完成,需依靠足够专业人员,根据故障时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告知所有技术人员,保证巡线工作顺利。巡线时,记录故障线路情况及运行环境,认真观察周边房屋建筑、地形条件与树林分布,收集可能关联事故的因素,详细记录现场情况,为故障分析与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长期过程。必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引入新管理机制,以保证线路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此外,还需积极采用先进的故障处理技术,提高故障处理水平,降低故障发生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尚允 . 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防雷措施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27):124-126.
[2] 陈家豪 , 邹敏君 , 孙道迁 , 等 .35kV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J]. 电子技术 ,2024,53(02):206-207.
[3] 胡龙江 , 罗刚 , 张山河 , 等 .500 kV 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研究 [J]. 自动化应用 ,2023,64(S2):123-124+127.
作者简介:陈卓欢(1994.9-),汉族本科,初级职称,主要工作内容:电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