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建筑电气火灾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

张志强

通辽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且严峻的威胁。电气火灾往往是由电气线路、用电设备等发生故障释放大量热能而引发,其成因复杂,涉及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深入研究建筑电气火灾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电气火灾的主要成因

(一)电气线路过载与短路

电气线路过载是电气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多,原有线路设计可能无法满足现代用电需求,导致线路超载运行。当线路中的电流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导体和绝缘体局部过热,容易引发火灾。此外,电气线路短路也是火灾的重要诱因。短路时,电流急剧增大,产生大量热量,可能引燃绝缘材料或周围可燃物。短路的原因包括线路老化、绝缘破损、接触不良、施工不当等。

(二)电气线路与设备老化

导线的正常使用寿命存在上限,于使用过程中,它难以规避高温烘烤、阳光辐射、自然氧化以及环境中腐蚀性气体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会加速导线性能的劣化,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引发提前老化现象。老化的导线电阻增大,发热量增加,容易引发火灾。同时,电气设备老化也会导致性能下降,绝缘性能减弱,增加火灾风险。例如,老化的变压器、电容器等设备可能因过热而引发火灾。

(三)劣质电气产品与违规操作

市场上存在大量劣质电气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设计不达标、材料低劣、制造工艺粗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使用劣质电气产品容易引发火灾。此外,违规操作也是电气火灾的重要成因。例如,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使用电器、使用不合格的插座和开关等,都可能引发火灾。

(四)施工安装质量低劣

当前,不少单位电气施工安装人员专业素养欠佳,不少人仅具备接通电灯这类基础操作能力,堪称“业余电工”。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违规转包给其他单位,在电气导线和电气设备选用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施工时也不遵循电气设计图纸标准,为电气火灾事故埋下了隐患。此外,一些施工队伍在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不按规范流程操作,甚至对国家电气施工规程的标准要求一无所知。还有少数施工单位在隐蔽性工程施工时敷衍了事,对于本应密封或隔离的部位,没有按照规定处理,也未在发热量大的电气设备与易燃材料之间设置隔离材料。这些电气安全隐患若在验收环节未被察觉,极易成为引发电气火灾的导火索。

(五)静电与雷电火灾

静电和雷电也是引发电气火灾的重要因素。静电放电时迸发的电火花,具备引燃可燃、易燃物品以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潜在风险。雷电火灾则通常发生在雷雨天气,雷电击中建筑物或电气设备时,有可能生成高温电弧或者电火花,进而引燃周边可燃物质。

二、建筑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一)优化电气设计

优化电气设计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基石。设计时需全面考量用电负荷、线路走向及设备选型等要素,以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与可靠。具体而言,要合理设置断路器额定电流,使线路载流能力与配电保护装置相适配,防止过载;预留电气升级改造空间,在满足当下用电需求的同时,为未来升级改造留有余地;采用安全性较高的 TN - S 接地系统,因 PE 线不流经电流,故障时外部导电元件无电压,可有效降低电气火灾风险。

(二)提高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质量是预防电气火灾的重中之重。施工时务必严格依照电气设计图纸与施工规范操作,保障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质量。具体而言,要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使其熟知电气施工规程标准;严格材

料验收环节,对电气导线、设备仔细查验,保证质量达标;同时强化隐蔽工程验收,着重检查隐蔽性工程,确保密封或隔离措施落实到位,防止发热量大的电气设备与易燃材料接触,从源头杜绝电气火灾隐患。

(三)加强设备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关键举措。需定期对电气线路与设备开展检查维护工作,以便及时察觉并消除安全隐患。具体措施有:定期检查电气线路,查看是否存在老化、破损、接触不良等情况,一旦发现损坏导线立即更换;对变压器、电容器等关键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障其性能稳定;注重清理设备和线路上的灰尘、杂物,维持其清洁状态,防止灰尘堆积引发过热现象,进而有效降低电气火灾发生的风险。

(四)规范用电行为

规范用电行为在预防电气火灾中至关重要。用户务必遵守电气安全规定,合理使用电器设备,杜绝违规操作。具体而言,要做到不私拉乱接电线,以防线路杂乱埋下安全隐患;根据实际用电负荷挑选适配的电器设备,避免超负荷运行引发危险;在插座和开关的选择上,应挑选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以此确保其质量可靠。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电气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用电安全。

(五)提升安全意识

提升安全意识是预防电气火灾的根本之策。需借助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多元方式,增强公众对电气火灾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具体举措上,要利用媒体、社区等广泛开展电气安全宣传,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定期组织电气安全培训与演练,强化公众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建立举报机制,激励公众积极举报电气安全隐患及违规行为,以此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电气火灾防控的良好氛围,筑牢电气安全防线。

(六)强化监管与执法

强化监管与执法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关键保障。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大电气市场监管力度,对生产、销售劣质电气产品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同时,强化对电气施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电气安全法规落地。具体而言,要定期开展电气市场检查与抽检,严惩不良商家;对电气施工全程监管,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对电气使用环节定期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全方位筑牢电气火灾防控屏障。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火灾的防控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例如,通过安装智能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气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电气火灾的发生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总之,建筑电气火灾的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预防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谷春燕 . 民用建筑电气火灾原因与防范探讨 [J].今日消防 , 2024,9(8):78-81.

[2] 叶放 . 建筑电气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措施 [J]. 2024(5):332-334.

[3] 贾张琴 .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J]. 陕西建筑 , 2024(6):158-160.

[4] 李策, 孙世梅. 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预防系统的研究[J].安全 , 2024, 45(10):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