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科技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郝晓荣 王兴民
乌拉特前旗第七小学 乌拉特前旗教育局 014400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征程中,学困生的转化始终是教师们必须直面且攻克的重要课题。这类学生普遍呈现出显著的学习困境:长期积累的知识漏洞如层层壁垒,阻碍着新知识的吸收;基本学习技能的缺失,导致其学习目标模糊不清,难以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进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心理层面来看,多数“学困生”意志不够坚定,面对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心理防线脆弱,在挫折面前难以自我调适,耐挫能力亟待提升。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不仅是教学任务,更是一门需要智慧与耐心的艺术。在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多年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沉淀,笔者总结出一系列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对策,期望能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一、探索信息科技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现状
在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与“双减”政策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学困生转化的创新路径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信息科技凭借其资源数字化、教学个性化、交互即时化等特性,为破解学困生学习困境提供了全新可能,成为推动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力量。当前,信息科技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从积极层面来看,部分学校和教师已开始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动态演示,帮助学困生突破理解障碍。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丰富的微课资源,使学困生能够随时回顾知识要点,自主把控学习节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深入调研发现,信息科技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信息资源与学困生实际需求的适配性不足,大量优质资源未针对学困生的知识薄弱点和认知特点进行优化,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信息科技的应用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此外,学困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因缺乏自主学习策略和信息筛选能力,在海量资源面前反而产生学习迷茫,同时家庭信息化设备不足、家长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科技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效果[1]
二、探索信息科技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对策
2.1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准适配
开发个性化学习资源库是核心。教育部门应联合研发针对学困生的专题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学困生的知识漏洞和学习习惯,精准推送分层教学资源。例如,针对数学学困生计算能力薄弱的问题,平台可推送基础运算强化微课、闯关式计算练习等资源,并设置实时反馈机制,学生每完成一道题目,系统立即给出解析和同类题型推荐,帮助其巩固知识。同时,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沉浸式学习场景,帮助学困生直观理解历史知识,提升学习兴趣与理解深度。
2.2 强化素养培训,提升融合能力
学校需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教师信息科技培训体系。一方面,开展专项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智能教学工具使用、学习数据分析、混合式教学设计等,邀请教育技术专家与一线优秀教师结合案例分享实践经验。例如,组织教师学习如何利用希沃白板设计互动课堂,通过游戏化教学环节吸引学困生参与;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基于信息科技的教学实践研究,设立“学困生转化”主题的教学创新工作坊,推动教师在实践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还可通过定期组织教学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与共同成长。
2.3 培养自主能力,激发内在动力
借助信息科技搭建自主学习支架,可以为学困生定制个性化学习任务单,将学习目标拆解为可操作的小任务,并通过学习管理软件进行任务推送与进度跟踪。例如,英语学困生可利用单词记忆 APP 制定系统学习计划,APP 通过遗忘曲线智能安排复习时间,并设置学习勋章、等级提升等激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同时,开展线上学习策略指导课程,教授学困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通过在线协作平台进行小组讨论等,逐步培养其自主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助手,为学困生提供实时答疑服务,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帮助他们保持学习连贯性。
2.4 构建协同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依托信息科技完善家校沟通平台,开发专用家校互动 APP,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即时信息共享。教师可通过 APP 实时上传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并附上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家长则能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例如,针对作业拖延的学困生,家长可在 APP 上记录学生每日作业完成时间,教师据此调整作业难度和质量,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同时,开展线上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通过直播、录播课程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信息科技辅助学习的方法,提升家长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参与能力,推进家校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合作,为学困生更好地转化打好基础 [2]。
三、结语
信息科技的发展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路径,它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方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以及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和变革,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探索信息科技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深度融合,这包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应用模式,以满足不同学困生的特定需求。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为每一位学困生的成长与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确保教育公平的阳光能够普照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潜能和梦想。
参考文献:
[1] 王真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对“学困生”转化的作用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2):52-55
[2] 张鹏 .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之我见 [J]. 新课程学习 ,2015,0(4):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