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心理健康课的实证研究
薛彩霞
乌拉特前旗第七小学 0144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干预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存在课程内容枯燥、缺乏互动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有限。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通过互动式的学习、个性化的干预和即时反馈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一、文献综述
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在教育中,信息技术不仅能极大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学生则可以利用各种电子学习资源进行课后复习或参与讨论。具体到心理健康教育,许多课堂引入了互动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而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仍在不断塑造之中,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及时的干预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因内容单一和互动不足导致的低效性问题。
2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尽管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课程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课堂讲授和教师主导的模式。这种方式不仅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隔阂,还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一些学校,教师普遍感到难以有效识别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当学生面临情绪困扰、焦虑或人际冲突等心理问题时,缺乏足够的专业支持和干预工具。此外,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往往忽略了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化的干预机制。如何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个性化、互动化的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3 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并深入研究。近年来,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如在线心理测评系统、虚拟现实模拟环境和心理辅导 APP 等。这些工具的引入不仅让学生可以在更为舒适和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评估,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实时监控学生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手段。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体验和应对各种压力情境,如公共演讲、团队合作中的冲突解决等,这种沉浸式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情绪调节能力。某些学校还通过心理辅导 APP 来为学生提供情绪监测、压力管理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 APP 上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得到即时的建议或指导。这种技术工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还能为教师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精准地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例如,某研究所进行的实验中,教师通过一个互动平台向学生们发布心理健康相关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平台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学生完成任务后,平台会自动分析并反馈给教师学生的情绪变化,教师可以据此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乌拉特前旗第七小学的四个班级,共计 200 名学生,年龄范围为 9 至 12 岁。学生在入学前完成了一项基础心理健康评估,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 研究工具
为了评估信息技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包括:
心理健康APP :提供情绪管理、压力调节等自助训练模块。
虚拟现实(VR)模拟:模拟不同社交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
互动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并进行实时互动与答疑。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前后对比实验设计。研究前期,所有学生接受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阶段,学生在常规课程的基础上,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与训练。研究后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数据,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
三、结果分析
1 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情绪管理方面,使用心理健康 APP 的学生展现出了显著的进步。通过APP 中的情绪记录和调节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更为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APP中提供了情绪自我评估的工具,学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并且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情绪调整。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感到焦虑或烦躁时,他们可以通过 APP 内的冥想练习或深呼吸练习来调节情绪。根据实验数据,大部分学生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处理情绪问题时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中,如考试前的压力、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学生能够更加从容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了情绪失控的情况发生。
2 学生社交能力的改善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引入对学生的社交能力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虚拟现实模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进行互动,锻炼与他人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例如,在一个模拟的团队合作任务中,学生需要与虚拟角色进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学生不仅可以在没有真实压力的情况下练习情感表达,还可以在遇到意见不合时,通过模拟的社交技巧来解决冲突。许多学生表示,在虚拟场景中练习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自信心有所增加,能够更加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在处理情绪冲突和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方面,学生展现出了更高的自信和沟通技巧,部分学生反馈,虚拟现实的训练使得他们在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了。
3 教师的反馈与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到的变化也验证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大多数教师反映,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使用心理健康 APP 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绪调节与社交技能训练时,学生能够更加开放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课堂互动性显著增强。例如,在一堂关于情绪管理的课上,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实时监控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当学生表示感到焦虑时,教师能够通过平台及时了解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情绪管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问题。
结语
本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更多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智能工具,并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此外,学校应鼓励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斯瑜 .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亚太教育 ,2021,(24).
[2] 崔会萱 . 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J]. 亚太教育 ,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