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主题阅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秋燕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2247

引言:

主题阅读是指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或主题,广泛地阅读各种相关的文章、书籍和其他资料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对主题或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主题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推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主题阅读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原始驱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领之下才会表现出较高的探索欲和专注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于课堂学习之中,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一项重点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定的主题来为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进而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有效激发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就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开展讲解与介绍,学生则是被动地接收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种课堂开展方式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会使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学习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而教师将主题阅读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以及新闻等形式来了解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推动课堂教学增质提效。

二、主题阅读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 一)基于学情,选择恰当的主题阅读材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充分贯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恰当的主题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之中来学习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且要确保阅读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并在阅读中掌握相关的内容[2]。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这部分内容时,本部分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面对陌生人时保持警惕,形成良好的防范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小红帽”这一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小红帽”这一故事虽然简洁易懂,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该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小红帽自身缺乏安全意识,随便相信大灰狼的话,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师可以将小红帽的故事作为反面案例来为学生讲授本节课的内容,促使学生将安全记于心中,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这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以上这种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合适的主题阅读材料,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生活化主题阅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2]。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学生通常在面临自身所熟悉的生活化场景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主题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阅读生活材料的过程中挖掘道德与法治内容并建立起日常生活与道德法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这部分内容时,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与地球相关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并积极践行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施上为学生播放北极冰川融化的新闻内容以及图片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来思考:“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这一问题?”。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之下学生在小组之中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待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请各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为大家分享本小组的答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及时地肯定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践行,承担起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责任。通过以上这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主题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加强自身对于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将主题阅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落实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师应该认识到将主题阅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价值,并通过基于学情选择恰当的主题阅读材料以及开展生活化主题阅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式来实现主题阅读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从而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

参考文献:

[1] 宋枳琦 . 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 [J].生活教育 ,2022(19):62-67.

[ 2 ]张 琼 .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生 活 主 题 阅 读 的 实 践 探 究 [J ] .教 育界 ,2021(4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