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思政”背景下技工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三维融入”模式理论研究

作者

梁梓和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315000

一、“三维融入”​模式的内涵剖析

(一)知识维度:语言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技工院校公共英语教材蕴含丰富的思政素材,从词汇语义拓展到篇章语境解读,均可挖掘思政内涵。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新模式英语》为例,在学习 Unit 8 Goals and lifelong learning ( 目标与终身学习 ) 这一单元时,引入终身学习、劳模精神相关词汇,如“craftsmanship spirit”(工匠精神)、“model worker”(劳模),不仅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更传递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职业价值观。也可在实际教学中有机融入经典英文文学作品,例如《简爱》,与学生共同探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问题;剖析女主人公追求平等、独立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启发学生在未来职业与人生道路上坚守自我,不惧困难。

(二)能力维度:英语能力培养与思政实践能力协同发展

一方面,通过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提升学生信息获取、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融入思政实践。如组织小组采用英语演讲,或情境表演等形式,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工智能对现行职业的挑战”等话题,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观点,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思政议题的理解,培养辩证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维度:隐性价值塑造与显性价值引导有机统一

隐性价值塑造主要通过英语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等途径潜移默化实现。教师以自身严谨治学、关爱学生的师德师风为示范,通过英语语言传递正能量,如分享国内外励志故事、行业先锋事迹,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到熏陶。例如1999 年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对梦想始终坚定不移。考重点小学、中学接连失败,考大学历经三次才成功,申请哈佛大学也未如愿。但他凭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缔造商业传奇。教师用英语讲述这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Dreams must be down - to - earth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ears”,激励学生在面对学业挫折时永不言弃。

显性价值引导则主要依托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案例分析强化思政教育。例如,通过剖析国际贸易关税案例,阐述中国在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立场与作为,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使学生明确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投身国家建设储备精神力量。

二、理论基础支撑​“三维融入”​模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技工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中,学生带着自身对职业、社会、人生的认知走进课堂,教师创设包含思政元素的英语学习情境,如职场英语模拟场景、国际文化交流情境,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互动交流过程中,将思政知识与语言知识、职业技能相结合,不断调整、完善内在认知结构,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与价值体系。以“跨境电商专业英语客服”课堂为例,学生在处理客户咨询、投诉等任务时,依据所学商务英语知识、沟通技巧,同时遵循诚信经营、客户至上等商业道德准则,在实践中建构起职业素养与思政素养融合的能力框架。

(二)文化适应理论

该理论关注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过程。技工院校学生未来可能面临国际化职业环境,公共英语课程是其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课程思政“三维融入”模式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差异,批判性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例如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对比中外节日文化,深入挖掘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与“”洋节日”,例如英美的圣诞节,所承载的家庭观念、团圆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跨文化对比中,既明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又理解文化无国界,以更自信的姿态传播中国声音。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体力与智力、能力与品德等多方面协调发展。技工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知识维度为智力发展奠基,能力维度促进实践与创新能力成长,价值维度塑造健全人格与高尚品德。通过公共英语课程这一载体,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学生成长为既有精湛专业技能,又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契合新时代对技工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三维融入”​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设计:系统规划思政融入点

教材二次开发:组建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联合团队,依据技工院校专业特色与学生发展需求,梳理公共英语教材各单元思政元素,编写详细的思政教学指南。如针对旅游与酒店专业,结合旅游英语内容,融入中国丰富旅游资源背后的历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理念。

课程模块化构建:打破传统英语课程章节界限,设计“基础语言知识 + 职业英语技能 + 思政拓展”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语言知识”模块夯实词汇、语法、听说读写基础;“职业英语技能”模块对接专业岗位,培养职场英语沟通能力;“思政拓展”模块围绕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文化交流等主题开展专题教学,各模块紧密关联、层层递进,保障思政融入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二)教学方法创新:激发思政育人活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职业场景、社会情境,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如在“酒店英语”课程中,模拟酒店接待外宾场景,学生在处理入住登记、餐饮服务、投诉处理等任务时,遵循热情友好、尊重隐私、诚信服务等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展现中国礼仪之邦形象,以英语为媒介传递中国待客之道,实现语言、职业、思政教育同步推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英语项目任务,如英语短剧创作与表演、国际职场调研报告撰写等,鼓励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交流探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面对观点分歧时相互尊重、包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针对项目涉及的思政议题,如短剧选材反映社会正能量、调研报告关注行业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共同挖掘思政内涵,提升思政感悟深度。

(三)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培训与研修: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培训,邀请思政专家、英语教育学者举办讲座、工作坊,内容涵盖思政理论、思政元素挖掘方法、跨学科教学设计等。组织教师赴企业、红色教育基地调研学习,了解行业思政需求、挖掘鲜活思政案例,提升教师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实践融合的能力。

团队协作:构建英语教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团队。英语教师发挥语言教学专长,思政教师提供专业思政指导,专业教师结合行业动态、岗位要求融入专业思政内容。如共同备课、联合授课、教学研讨等常态化协作,攻克课程思政教学重难点,为“三维融入”模式落地提供师资保障。

四、关于“三维融入”​模式的实践展望

(一)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若实施“三维融入”模式,技工院校学生有望在英语技能与思政素养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期待在未来的省级英语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数能逐年攀升,让更多学生在竞赛舞台上展现英语风采。另外,通过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公共英语教学,学生能够在职业素养方面显著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并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最终,学生能够在就业竞争力与职场适应力两种能力上获得全面提升;学校也能够培养出兼具扎实英语能力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教学改革示范引领

随着“三维融入”模式的推进,我们预期将涌现出一批技工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这些成果将在区域内乃至全国技工院校间交流推广,为同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激发更多院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在全国技工教育领域形成浓厚的课程思政建设氛围,推动技工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迈向新高度。

(三)深化产教融合思政路径

进一步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深度融入英语课程思政,使学生在校园学习阶段即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与思政要求,缩短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

(四)数字化赋能创新

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英语学习环境,如开发虚拟国际职场体验软件、智能思政英语学习辅助平台,为“三维融入”模式注入新活力,满足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技工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 商务印书馆,1981.

[2] 约翰・贝里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民出版社,2018.

4] 顾明远.《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5] 黄炎培.《职业教育与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

[6]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 黑龙江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 (33).

[8]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中职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经验分享》. 职业教育研究,202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