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之探究

作者

杨云瑞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  657200

引言

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一、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性

(一)塑造学生优良道德品格

高中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诸多经典课文承载着深厚的道德内涵。如《论语十二章》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克己复礼”等箴言,蕴含着修身立德的智慧。学生通过研习此类文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潜移默化地培育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筑牢精神成长的根基。

(二)增强学生社会担当意识

语文教学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解读反映社会问题的文本时,教师可通过深度设问与研讨,引导学生剖析社会现象的本质,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这种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激发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从而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结。

(三)推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德育渗透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提升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品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得以触摸作者的精神世界,汲取多元价值观念,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提升审美素养与文化底蕴,实现知识学习与人格塑造的协同发展。

二、当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固化单一

部分教师仍沿袭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过度聚焦知识传授,忽视德育元素的有机融入。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德育内容的内化,导致德育渗透浮于表面,未能达成预期育人效果。

(二)德育与教学内容割裂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精准把握语文知识与德育内容的契合点,使得德育渗透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讲解课文时,常停留于作者生平与文本主题的浅层次介绍,未能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致使德育与教学“两张皮”现象突出。

三、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的策略

(一)背景浸润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背景浸润渗透是一种重要的德育策略。它致力于还原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语境与个人经历,为学生搭建起与文本的情感桥梁。以《赤壁赋》教学为例,教师详细讲述苏轼被贬谪黄州的人生际遇,让学生了解他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更能深刻体悟苏轼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当学生理解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也会在面对自己生活中的挫折时,受到启发与鼓舞,从而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育抗挫能力与心理韧性,在人生的风雨中稳步前行。

(二)形象感染渗透

形象感染渗透策略能够借助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深度解析,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老人与海》教学中,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极具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剖析他与自然搏斗的细节,如他与大马林鱼的长时间周旋、与鲨鱼的激烈对抗等。在这些细节中,圣地亚哥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角色共情的过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汹涌的大海,与老人一同经历着挑战。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从圣地亚哥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直面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在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时,也能像圣地亚哥一样勇往直前。

(三)经典诵读渗透

经典诵读在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离骚》教学中,反复吟诵名句是理解文本与情感熏陶的关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诗时,屈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与执着求索的精神品格便如潺潺溪流,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在诵读中,仿佛能看到屈原在汨罗江畔徘徊的身影,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坚定。这种沉浸式的诵读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更能实现经典文化的传承与道德情操的升华,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滋养下,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四)情境创设渗透

情境创设渗透策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从而强化德育渗透效果。在《将进酒》教学中,配乐朗诵与动态画面的多元媒介组合,能再现诗歌豪放激越的情感基调。当激昂的音乐响起,配合着动态的画面,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李白饮酒赋诗的场景之中。在这样的视听交融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李白对人生的豁达、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才华的自信。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情感体悟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汲取诗歌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四、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实践案例

以《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德育渗透策略:通过讲述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人生轨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顽强;借助对母亲形象的细腻分析,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组织配乐诵读,深化学生对亲情与生命的理解;布置“感恩父母”主题写作任务,推动情感认知向实践行动转化。

(二)效果分析

教学实践表明,多元德育渗透策略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学生在课堂研讨与习作中,展现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珍视感恩,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了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需要教师持续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背景浸润、形象感染、经典诵读等多元化渗透方式,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在知识积累与精神成长中实现全面发展,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渗透德育的探析. 胡蓉. 知识文库,2022(21)

[2]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究. 王玮. 时代教育,2025(16)

[3] 高中语文与新时代德育融合的探索. 卜庆刚. 吉林教育,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