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37NG 飞机后缘襟翼自动卸载功能浅析
蒋俊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401120
一、后缘襟翼系统关键部件功能
后缘襟翼系统通过机械- 液压复合机构实现精确运动控制:
动力传递链路:襟翼手柄输入指令经扇形盘传递至襟翼控制组件,驱动液压马达转动动力驱动单元(PDU)。PDU 输出的扭矩通过扭力管传递至 8 个变速箱(Transmission,也称传动装置),最终由滚珠螺杆(Ballscrew)、万向节(Gimbal)和平衡环转换为线性运动,推动襟翼沿滑轨伸出或收回。
核心控制部件:
FSEU :实时监控襟翼位置、空速(来自 ADIRU)及手柄状态,触发卸载或保护逻辑;
襟翼控制组件:集成后缘襟翼控制活门和卸载电磁阀,液压异常时通过旁通活门切断动力。
扭力管制动器:超载时锁定传动链,防结构损伤,但其摩擦阻力可能导致低温环境下卡滞。
二、负载卸荷功能工作原理
功能目的:防止飞机在高速状态下放出襟翼时,因气动载荷过大导致襟翼结构或支撑机构永久性损伤,其典型的工作逻辑图如下。

触发条件:襟翼手柄处于高角度位(典型为 30∘/40∘ ),且空速超过该位置限制值(如手柄 40∘ 时限速 163 节);FSEU 比较空速与预设阈值,向卸载电磁阀发送通电信号。
执行过程:电磁阀通电后,驱动襟翼控制活门内的卸载滑阀移动,液压油引导襟翼 PDU 将襟翼收回至上一卡位(如手柄 40∘ 时收回至 30∘ )。此过程中襟翼指示器显示实际位置而非手柄指令位置。空速降至安全范围后,电磁阀断电,襟翼自动复位至手柄指令位置。

三、维护与操作建议
为避免非必要卸载,需重点关注以下两点:机组操作方面,严格遵循FCOM速度限制,避免高速状态操作手柄,触发卸载时优先调整空速至安全范围,而非立即移动手柄;机务维护方面,在飞机维修方案中,负载卸荷功能需要进行定期测试,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下图是某飞机进近过程中发生后缘襟翼负载卸荷的 QAR 数据,显示在进近放襟翼过程中,由于空速快速变化(遭遇严重湍流),多次出现负载卸荷,在着陆关键陆阶段给飞行机组造成较大的困扰,这是操纵襟翼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此事件中值得关注的两点是:在襟翼卸载功能生效和解除的过程中,襟翼运动方向的快速变化(从放出转换到收回)很可能导致扭力刹车作动来防止襟翼的进一步移动;要使扭力刹车解锁,需要将襟翼手柄收回到低于扭力刹车锁定时的位置。扭力刹车作动时有可能不会引起扭力刹车弹出指示器弹出。
四、总结
负载卸荷功能是 B737NG 后缘襟翼系统的核心安全设计,通过 FSEU 与液压机构的闭环控制平衡气动载荷与结构强度。除非空中气流突变引起空速快速变化,飞行机组应深化对负载卸荷功能逻辑的理解,确保飞行操作规范,强化襟翼系统在复杂飞行状态下的安全边界。
参考文献:
[1]B737 NG 飞机维护手册 SDS 2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