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吴迪 王慧
佳木斯技师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
一、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概述
技工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肩负着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技术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合化,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探索并优化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推广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融为一体,实现从单一技能训练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该模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紧密对接,显著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据《2021 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显示,采用此类融通模式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远高于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就业率高达 95% 以上。通过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强化,而职业资格证书则成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的重要敲门砖,持证者在求职过程中更易获企业青睐,起薪水平也普遍较高。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个人能力,更对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学生得以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流程,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该模式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鼓励院校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形成了职业教育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二、技工院校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意义
技工院校的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综合育人体系,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课程为核心,竞赛为平台,证书为评价标准。该模式通过多维度融合,构建了系统化、动态化的培养机制,确保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间无缝衔接。它关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也注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岗”的层面,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被直接引入教学设计;在“课”的层面,课程内容融入了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标准;在“赛”的层面,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检验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动力的手段;在“证”的层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学生能力的认可和职场凭证。
实施这一模式主要通过课程体系重构、产教深度融合及教学方法创新三方面。课程体系重构要求学校深入调研行业岗位需求,转化为教学目标。例如,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技工院校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等技能纳入课程,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设计。产教融合平台的搭建是关键环节,如某技工院校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接受培训,提升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创新则体现在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深远影响。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展现出更强的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这一模式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更易获用人单位青睐。该模式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参与竞赛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时间管理、沟通表达等软技能,为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的具体实施路径
技工院校通过整合岗位实践、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构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成为岗位实践的核心,全国超过 80% 的职业院校已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例如,广东省某技工院校与华为共同开发的“5G 通信技术”实训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实践,结合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课程教学方面,技工院校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行业前沿技术和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上海某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引入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维修案例,结合信息化手段如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训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反复练习复杂操作,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每年吸引超过 10 万名学生参与。通过竞赛,学生不仅能展示专业技能,还能得到行业顶尖专家的指导,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潜力。竞赛成果也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杭州某技工院校学生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奖后,被多家知名企业争相录用。
职业资格认证是衡量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技工院校将认证考试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实现教学与认证的无缝衔接。北京某技工院校焊接技术专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设置专项训练课程,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达 95% 以上,显著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学校还与行业协会合作,定期更新认证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行业需求。
岗位实践、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的深度融合,为技工院校提供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路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结论
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实践,其核心在于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构建一个高效全面的育人体系。研究表明,采用此模式的院校中,超过 85% 的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匹配度显著提升。通过技能竞赛检验学习成果,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身能力,同时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总体来看,“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潜力巨大,但也需正视协同机制不畅、资源分配不均及评价体系不精准等问题。未来应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丽敏, 郭薇.“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现状调查问卷编制研究——以A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J]. 教育观察 ,2023,12(18):98-102.
[2] 邰康锋 , 任江维 . 高职教育“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逻辑体系与实践策略——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26):41-45+59 .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科研课题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20230013)
简介:
吴迪,女,教授,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会计学,教学改革。王慧,女,副教授,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教法改革,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