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作者

李珂

北华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一、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同样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在于,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元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升教学效果。挑战则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渗透,网络舆论的复杂多变,都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巨大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现实困境

(一)高校思政教育自身不足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内容上看,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与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动态和社会热点关联度不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一些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没有充分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学方法单一,较少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学手段也相对滞后,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很多高校思政课堂对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利用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增强教学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导致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多元学习方式的需求。

(二)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限制

人工智能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不少技术层面的难题。数据处理能力有限是一大挑战。高校思政教育涉及大量的学生行为数据、学习数据以及海量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些数据的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对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和分析数据,但在面对海量且复杂的数据时,还存在处理效率低下、分析结果不够精准等问题。

人工智能的算法也存在局限性。在思政教育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提供精准的教学内容和引导,但现有的算法难以完全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复杂心理和思想动态,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教学。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而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技术应用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一些先进的技术无法及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影响了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效能发挥。

(三)教师与学生接受度问题

教师和学生对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存在抵触情绪,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存在畏难心理,担心自己无法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影响教学效果。还有些教师对人工智能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引入新技术。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但对人工智能融入思政教育也并非完全认可。一些学生担心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减少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使学习变得更加机械和缺乏人情味。还有学生可能对人工智能收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数据存在隐私方面的担忧,害怕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这些抵触心理和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

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应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项目。首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在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及相关技术操作技巧等。

组织定期集中培训与分阶段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活动,集中培训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整体框架的构建,专题培训则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实操演练。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还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和培训项目,拓宽视野,及时了解人工智能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成果,从而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育内容形式

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偏好和知识掌握情况,为每位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报告和推荐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借助 VR 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例如,在进行道德观念教育时,通过 AR 技术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道德判断,提高其道德实践能力。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对话系统,学生可与虚拟助手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学习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形式更加多样灵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育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估体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它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育评估,可从多个维度展开。通过大数据分析,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运用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生成全面的学习评估报告。利用人工智能的智能监控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反馈。还可以开发智能评价系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教师提供更客观、全面的学生评价结果。通过这些方式,构建起一个全面、客观、动态的教育评估体系,帮助教师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思政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在现实困境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自身存在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等不足,人工智能应用也面临技术限制及师生接受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育内容形式、完善教育评估体系等应对策略。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是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推动其实现创新发展。这种融合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 1 ]梁晶 .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J ] . 贺州学院学报 ,2022,38(3):124-128.

[2] 苏晔 , 刘沛然 .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风险与对策[J]. 大理大学学报 ,2024,9(11):97-105.

[3] 陈清 . 论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逻辑 [J]. 江苏高教 ,2022(1):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