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数学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作者

王荷娜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提升中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需要深度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从根源上转变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方式。本文重点分析中职院校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总结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学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中职院校;数学课程;体系建设

一、中职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一)教学目标缺乏成果导向性

通过对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发现,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数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成果导向性,教学目标也和人才培养要求存在差异,缺乏与工程造价专业的沟通性,使学生很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与实践中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数学和工程造价专业一体化教学力度,从根源上提升中职院校办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

影响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的不仅是教学目标问题,还在于教学内容方面。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教师主要以公式、概念等内容教学为主,形成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且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缺乏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相对单一

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这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设计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但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设计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直接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无法掌握数学应用方式。

(四)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方式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但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应试考核方式,忽略平时和实践考核,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而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且对于学生个体成长性缺乏判断,致使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论知识学习,无法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二、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数学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中职院校想要转变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势必要明确教学目标。而成果导向性教育理念可有效转变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展开分析,进行反向教学设计方式,实现数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学生也可以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更多实践应用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中职院校需要根据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实际情况,重点分析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应用场景,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实行统一的教育考核方式,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2]。教师还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问题导向作为驱动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和创新课程体系

随着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推进,这要求工程造价专业要整合教育资源,围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符合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需求的数据模型,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院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以学生升学发展需求为主导,将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全面实行一体化教育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协同发展的格局,避免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情况产生。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首先,数学内容和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中职院校需要根据专业教学需求,提升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形成数学和专业双师组合,明确数学和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积极融入模块化教育理念,将不同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数学和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中职院校还要根据数学课程改革需求,重新编制教材。根据行业标准、企业与岗位需求,融入更多新理念和新工艺,实现专业教学和行业发展同步。中职院校在推动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学教材改革中,还要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实际应用场景,做好建筑工程考察工作,收集更多工程数据,为实现中职院校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构建混合式教育模式。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需求,这要求中职院校要根据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需求,发挥出学科教育的核心优势,构建数学教育资源库,做好行业知识、技术和工艺的调查工作,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最终实现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育目标[3]。最后,专业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理念,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根源上提升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成效。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设计体系

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根本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顺利对接高职院校,这就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首先,设置情境问题。教师应定期分析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建筑行业发展情况,加大情境问题设计力度,引导学生以数学知识来去解决工程造价专业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案例发生的背景和基本条件,完成数学课程的任务要求。其次,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力度。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专业数学知识教学资源,收集更多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数学任务。教师则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观察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制定针对性地教学计划。再次,设置分组任务。教师应当根据专业实训课程要求,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开展一系列任务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实训情境情况,分派相关的实训任务,使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懂得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各种实训任务。最后,增值评价赋能。教师应根据学生实训情况,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考查学生的进步情况,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信心,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教师应根据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既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还要结合实训和思想等因素,采用量化评价方式,以此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首先,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教学情况,关注学生的解题步骤,结合数学知识的精准性,考核学生最后的数学结果,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的严谨性。其次,倡导增值评价。教师应当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基准,要给进步大的学生予以适当鼓励,使学生能够重新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最后,引入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方式,立体化评价学生的真实情况,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想要转变工程造价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学教育模式,势必要从明确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以成果导向性作为出发点,提升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提升教学设计成效,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还要以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主要方向,增强教学内容的互动性,融入工匠精神,提高实践课程教学比例,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慕贤. 数字化背景下基于MOOC的高职数学课程建设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 (02): 105-108.

[2]熊妍茜, 李姣娜, 杨梅, 冯朝军. 数字赋能高职数学课程增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34 (06): 11-16+50.

[3]谢涛. 新时期高职数学文化选修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知识文库, 2024,40 (20): 37-40.

王荷娜,女,汉,1985年10月生,浙江慈溪人,本科,高级讲师,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研究方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