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作者

宫潇倩

崔子范美术馆 山东青岛 266600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二是要热爱档案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要适应形势发展,提升档案业务素质;四是要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档案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形势 档案工作者素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档案工作作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更多新型载体的出现和全新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档案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以崭新的面貌、灵敏的嗅觉、独到的见解迎接时代的挑战、迈出坚定的步伐,迎合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在智能。要重视和加强档案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培训、教育,铸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养精细、思想观念超前的档案人才队伍,不断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向纵深发展。

一、加强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档案的保密性、原始性和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服务性特点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正确的政治立场。一方面,档案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把学习贯穿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始终,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挤时间学,抽时间学。坚持自觉学、广泛学、深入学、原原本本地学、有的放矢地学、举一反三地学、理论联系实际地学。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站位。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档案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坚持大局观念,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坚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同时要围绕民生需求,抓好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丰富、优化馆藏室藏结构,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供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把握民生脉动,关注民生诉求,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好务。

二、热爱档案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档案工作的社会性、细致性和服务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障档案工作稳步发展的前提。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不患得患失,不斤斤计较,不朝三暮四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兢兢业业、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认清自己所担负的光荣职责,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要从内心热爱档案事业、专心致力于档案事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耐得住清苦,守得住寂寞,不计较个人得失,恪尽职守,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黄牛精神,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做好档案工作。其次,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档案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真实记录,档案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各个领域,档案收集、整理、接收、保密保管、提供利用、信息挖掘、编辑研究、宣传、鉴定销毁及档案数字化、展厅馆室建设等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拓宽视野和知识面,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再次,要变被动守摊为主动服务,档案门类不断增多,工作涉及面不断拓宽,综合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专业性,努力使自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四要增强服务意识。以高度的工作热情,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现象。档案部门也是服务部门,服务对象广泛,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档案工作者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急利用者所急,想利用者所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适应形势发展,提升档案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从档案资料的形成、收集、分类、整理、保管、鉴定、编研、统计到开放利用都有规范的标准和工作方法,不同载体、不同门类也有不同的整理规则。档案工作者首先要不断学习,熟悉档案法律法规,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技能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档案工作人员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者要勤奋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化、管理现代化、计算机检索利用等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全面掌握档案管理规则,定时组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档案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才会焕发生命力,才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有新的突破。一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受到社会环境、自身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要积极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和条件,提高档案部门全体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档案队伍政治素质建设,深入进行党性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和创新意识、奉献意识教育。要敢于创新思维,培养档案工作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实践。二要创新管理手段,推动档案管理迈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许多领域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档案工作也随之迎来了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时代。面临这种大趋势,要紧跟时代潮流,革新技术手段,推动档案工作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化跨越。要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编制多种检索工具,为档案检索打好基础。要建立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收集,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步伐。要建立完善档案利用制度体系,实现网络查档,为社会各界查询和利用档案资料提供快速、准确、优质的服务。三要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档案服务工作空间。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就要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和服务指导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要拓展档案工作空间,增加档案服务覆盖面。要围绕服务这一主题,找好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经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档案部门优势,主动站到一线,超前谋划,积极为完成中心工作提供档案支撑,在服务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政治建设中,进一步深化服务政务公开、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为科学决策服好务。在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深化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中的作用。在社会建设中,进一步深化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力推进民生档案工作全覆盖,积极建立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服务体系。四要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增强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自觉性。要坚持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把握社会各方面的档案需求,不断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式,着眼于一切为了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使档案成为各行各业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