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表达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作者

张水婷

厦门市翔安区金山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数学表达力作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关键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缺乏对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多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分析问题都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在表达数学观点、分析问题时存在困难,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维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来培养学生的表达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力的重要性

(一)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表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对数学概念、原理进行表述的时候,要将所学的内容整理、内化,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性质与含义。这个表达过程相当于在知识和学生的认识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新的知识能够顺畅地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从而推动了知识的构建 [1]。

(二)提升数学思维的能力与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表达力与思维能力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数学表现能力进行了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力能够有效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在表达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概括,这一系列思维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用语言阐述解题思路,从已知条件到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这不仅能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还能激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而且,当学生在表达中遇到困难时,会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从而推动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增强数学交流的素养与表达

数学是一门需要交流与合作的学科。优秀的数学表现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正确地传达出来,并且更好的了解别人的思想。在课堂讨论、小组协作学习等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表达能力,同学们可以进行高效的互动,并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共享,听取别人的观点,从而扩大自己的思想范围,充实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这样的交往中,既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和交际技能,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力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表达氛围

教师要调整心态,放低身段,以朋友、同伴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上课时,认真聆听每位同学的讲话,不轻易打断学生,用微笑、点头等方式表示对学生发言的关注和赞同。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其进行激励与引导,使其感到老师的尊重与支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拓宽思维,提高表达能力[2]。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上,教师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边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时,有学生说“长方形两条长一样”,教师未否定,而是引导:“能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吗?”学生补充后,教师再鼓励其他学生分享不同观察方法,让学生敢表达、愿表达。

(二)传授正确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问题提炼关键词,以确保表达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老师可以演示怎样提取关键字,然后让他们围绕着关键字进行表述。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更有条理,教师要教导学生使用顺序词,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在解决数学问题或阐述数学过程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用顺序词将自己的想法逐一表述出来。三段论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三段论进行说理,培养学生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说明理由、论证结论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三段论的方式进行表达[3]。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教师先提炼“数位对齐”“分别相乘”“相加”关键词。引导学生按此表述:“先将两位数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十位分别乘三位数,再把两次积相加。”帮学生精准表达笔算过程。

(三)搭建多样的表达平台

利用每节数学课开始的 3 分钟左右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每日小讲坛活动。由一名学生担任主讲人,向全班同学分享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如经典数学故事、精彩数学游戏、神奇数学魔术、趣味数学漫画等。教师可以将一些原本需要学生动手写的作业改为口头交流作业,让学生直接根据题目要求“说一说”。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围绕某个与数学有关的话题展开辩论。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视频,让学生了解辩论赛的基本常识,然后拟定辩论主题,如“在计算中,口算和笔算哪个更重要”“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等。在收集整理材料、进行现场辩论的时候,需要充分运用数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手的论点进行驳斥,这个过程可以使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4]。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可能性”教学后,开展“每日小讲坛”。学生分享生活中可能性事例,如“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可能性与反面一样”,讲完后其他同学补充,像“抽奖箱中不同颜色球数量影响摸到的可能性”,锻炼表达与倾听能力。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表达力的培养,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表达力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丹菊 .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表达力的培养策略 [J]. 小学数学教育 ,2025,(Z2):62-63.

[2] 徐子淳 . 从“会读”到“会说”——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表达力探究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4,(15):50-51.

[3] 占丽平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07):136-138.

[4] 陆灵洁 . 问题引领思考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问题引领教学方法探讨 [J].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3,(07):49-51.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2023 年度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30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