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王继军

湖北省襄阳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441000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一些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究,能够在幼儿心中埋下传统文化艺术萌芽的种子,让幼儿对传统文化加强了解,促进幼儿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但教师也要意识到,由于幼儿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方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其在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过程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幼儿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和使用方式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更好的满足幼儿的艺术成长需求。

一、传统纹样创意涂鸦

教师在为幼儿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要求的结合,要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而不是在幼儿原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额外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应该先让幼儿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然后结合艺术技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提升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开展传统纹样创意涂鸦学习活动。

例如,在为幼儿开展艺术教育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传统纹样图案,并对幼儿讲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幼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开展一些传统纹样的创作活动,让幼儿先对传统纹样的绘制进行模仿,当幼儿的绘画技能熟练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展一些创意探索活动。这样教师能够让幼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传统建筑积木搭建

在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时,教师需要提升幼儿艺术学习活动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针对这一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开展一些传统建筑的积木搭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一些具有特色传统文化的建筑模型,让幼儿通过积木搭建的方式进行溯源,能够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艺术学习活动中进行思考,对幼儿的智力水平进行同步培养。

例如,我国的传统建筑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和智慧,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其中蕴含着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优质资源。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亭台阁楼、拱桥等等建筑模型,让幼儿尝试利用积木进行搭建,让幼儿在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思考如何使得不同积木进行稳定的连接。通过为幼儿开展这些教育活动,教师能够让幼儿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幼儿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才能了解其中的知识原理。

三、提供传统文化展示平台

教师在为幼儿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时,除了引导幼儿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实践,还要为幼儿提供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让幼儿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幼儿的传统文化学习情况,还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学习信心,让幼儿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更加积极的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探索。针对不同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为幼儿构建不同的成果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得到适当的传承和弘扬。

例如,教师在为幼儿开展民族乐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幼儿能够熟练的掌握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同时,为了更好的呈现出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示能力,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的能力和特长,根据幼儿的学习表现为幼儿安排不同的表演任务,并让幼儿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当幼儿能够对传统乐器进行有效掌握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组成一个乐队进行表演,培养幼儿对于传统的传承能力。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进行参观,从而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能够面向大众展示传统文化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实践。幼儿阶段是审美感知与文化认同形成的关键期,将传统文化符号、技艺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既能激发幼儿创造力,又能厚植文化根基。通过艺术媒介的转化,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体验,使幼儿在色彩、造型、律动中自然理解文化内涵,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昀蕾 , 陈艾 , 张晓黎 . 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以绵竹年画为例 [J]. 美术教育研究 , 2025, (10): 63-65.

[2] 林范佳 . 民族互嵌、审美引导、场域更新:民间工艺美术创作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实践路向 [J]. 美术教育研究 , 2025, (10): 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