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索

作者

刘旺祥

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为基础,基于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单篇教学的局限性,强调单元内部各要素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使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协同发展,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多方面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综合语言实践机会;二是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中高年级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单元整体教学通过主题贯穿和内容递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强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注重语文实践”,单元整体教学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目标整合:构建梯度化目标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清晰、连贯的教学目标。教师需深入研读单元导语、课文提示、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等内容,梳理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单元总目标—课时分目标”的梯度化体系。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留心观察”单元为例,单元总目标可设定为:感受观察的乐趣,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能运用观察所得进行表达。分课时目标则需根据课文特点细化:《我们奇妙的世界》侧重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点;《海底世界》注重学习多角度观察的方法;《火烧云》则聚焦动态观察与表达;口语交际和习作课则强化观察方法的运用。通过目标的分层设计,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逐步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内容重组:形成结构化学习模块

教材单元的课文编排虽有内在逻辑,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需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重组,形成结构化的学习模块。常见的重组方式包括:按“精读—略读—拓展”的阅读层次重组,按“输入—内化—输出”的语言实践流程重组,或按“主题探究”的问题链重组。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童话”单元包含《巨人的花园》《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海的女儿》三篇课文,教师可将内容重组为三个模块:“感知童话形象”模块(精读《巨人的花园》,分析巨人的形象变化)、“探究童话想象”模块(略读《宝葫芦的秘密》,体会想象的合理性)、“创编童话情节”模块(结合《海的女儿》拓展阅读,尝试续写或改编童话)。模块之间层层递进,使学生从理解童话到创造童话,实现语言能力的螺旋上升。

(三)教学创新:设计情境化实践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教师需设计贯穿单元的情境化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情境设计可结合单元主题,通过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教师可创设“民间故事博览会”情境,设计系列任务:课前搜集民间故事,制作故事卡片;课中分组展示《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课文,分析故事的情节特点与人物形象;课后以“我是故事大王”为主题开展讲故事比赛,并尝试改编民间故事。整个单元围绕“博览会”情境展开,学生在搜集、分析、表达、创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又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

(四)评价优化:实施多元化过程评价

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应突破传统的纸笔测试,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成长轨迹。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等方面,评价主体可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具体评价方式有:建立“单元学习档案袋”,收录学生的课堂笔记、习作修改稿、活动成果等;设计“星级评价表”,从“阅读感悟”“表达交流”“合作探究”等维度进行等级评价;开展“单元总结会”,让学生自我反思学习收获,同伴互评学习表现。通过多元化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为后续学习提供方向。

三、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形式化整合”

部分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仅将课文简单串联,缺乏对语文要素的深度挖掘,导致“形整神散”。因此,教师需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确保教学内容的整合服务于能力培养,避免为整合而整合。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整体推进”,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设计分层任务,如在习作环节提供不同难度的写作支架,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三)加强教学反思与调整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需在教学后及时反思目标达成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等,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四、单元整体教学中资源拓展的实践路径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材并非唯一资源,拓展性资源的合理运用能有效丰富教学维度。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从三个层面进行资源整合:

一是文本类拓展,选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绘本、儿歌、科普短文等,如三年级“留心观察”单元可补充《法布尔昆虫记》节选,引导学生对比课文与课外文本的观察角度;二是生活类拓展,将单元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结,例如“民间故事”单元可组织学生采访长辈记录本地传说,使语文学习扎根生活;三是媒介类拓展,利用短视频、动画等可视化资源,如“童话”单元播放《巨人的花园》动画片段,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童话的奇幻色彩。

资源拓展需遵循“适度性”原则,避免因资源过多导致教学重心分散,始终以服务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通过资源拓展,单元整体教学的视野得以延伸,学生不仅能在教材学习中夯实基础,更能在广阔的语文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结语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要求教师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通过目标整合、内容重组、策略创新和评价优化,为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索与实践,结合学情调整教学方法,使单元整体教学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吴忠豪 .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践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3] 窦桂梅 .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 王崧舟 .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三重境界[J]. 人民教育,2021(12).

[5] 崔允漷 . 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变革[J]. 全球教育展望,2019(6).

[6] 余映潮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50 讲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7] 陈先云 .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J]. 课程·教材·教法,2020(3).